这些天来,关乎名牌大学保送资格的国内各大学科竞赛基本结束,大连市第24中学校长黄启成特别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安静地回到教室里”,可他发现这很难做到——因为“自主招生来了”。(10月22日《中国青年报》)
所谓自主招生,是指高校通过自主考试选拔具有超常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或在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有特殊才能,或综合素质名列前茅的应届高中毕业生,通过考试并签订协议的考生高考后可低于学校录取分数线若干分录取。据了解,自主招生和保送生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申请条件不同,录取的优惠政策也不同。比较而言,保送生的申请条件要严格一些,是由教育部统一规定的。而自主招生的申请条件由各高校确定,相对宽泛一点,只要品学兼优、综合素质优秀、特长突出的学生都可以得到申请机会。正如黄启成校长所说,高校自主招生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为高中教育明晰了方向。对学校来说,促进中学育人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对学生来说,改变了一切为高考的局面,为优秀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增加了升入高水平大学的机会。同时,学生在准备过程中,加宽了知识面,有思考,有选择。也如大连育明高中刘春普校长所说:“高校自主招生改变了以往凭高考一张卷子阅读、评价和选拔学生,更注重综合素质和张扬个性化品质,可以使学生对未来就业的目标定位能够及早进行规划。”
然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高校自主招生仍存在不完善的方面。如高校自主招生时间跨度过长,4个联盟的联考,考试时间段不一样,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学生心理有一定的影响和冲击。这不,华师一附中副校长汪新华曾直言不讳地指出,自从高校实行自主招生后,每年年底高三年级都弥漫着这样的气氛,令教师们很苦恼。据他了解,凡参加自主招生并获取资格的学生中,90%以上高考成绩均有不同程度下滑,只有10%的学生有所保持或略有上升。另外,自主招生的考试难度大大超过高考,有的考生参加完这类考试后,觉得自己欠缺太多,陡然慌乱起来,自信心大受打击。再则,每年自主招生结果出来后,没有获取资格的学生,难免会失落、自责;而获取资格的学生,自恃自己有几十分的优势,在备考中有所放松。这里放松一点,那里放松一点,优势便荡然无存了,甚至连“老本”都拼光了。同时,一些家庭投入到自主招生的财力过多,加重经济负担。与一些同行一样,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校长董汉利也深有感触地说,眼下“最头疼”的事情就是自主招生。他说,如今的自主招生通常是10月报名,次年1月考试,3月还在等结果,其间是4个多月的“恐惧的等待”,很多家庭的春节都过得十分焦虑。
如何把高校自主招生好事办得更好呢?笔者认为:一是加强宣传和引导,尤其要提醒考生和家长,不要广撒网,而应该理性地分析自己的实力,选择适合的院校报考,有针对性地备战,如果说为了自主招生而荒了高考的田,肯定是得不偿失的。二是合理安排自主招生考试时间和内容,建议在春节前就把自主招生工作全部做完,让学生们春节过后,能够安心准备高考。同时,建议自主招生考试注重能力评价,不要考文化课,因为高考要这些内容。三是高校间应加强联考和成绩互认。正如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邱学青所说,联考、互认成绩将提高学生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效率,在时间、精力、经济等多方面为其减轻负担。四是高校应变“严进宽出”为“宽进严出”,这才是对教育公平最大的尊重。(中国台湾网网友:伦立飞)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