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真的“危机”了吗

时间:2012-03-27 11:14   来源:解放日报

  随着“沪上将试办第一所男子中学”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男孩危机”的话题,近日再次成为舆论焦点。

  “我们的男孩怎么了?”曾几何时,令家长老师为之自豪和骄傲的男孩成了令人担忧的对象:在许多学校里,“女强男弱”现象十分明显,甚至连实验、计算机等课程,不少男生也不如女生;在高考中,不少地方的“状元郎”变成了“状元花”;而在一些大学里,获得奖学金的女生数量也远远超过了男生……为此,青少年问题专家纷纷撰文、呼吁“拯救男孩”。不久前召开的全国 “两会”上,也有来自教育领域的代表委员为男孩“叫屈”,大声疾呼社会关注教育中的“男孩危机”问题。

  此次尝试创办男子中学之所以备受关注,正是回应了人们对于“男孩危机”的某种忧虑。根据设立初衷,男子中学将在基础、拓展、研究型等课程和社团活动等多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优化,发挥男生空间感强、思维活跃、擅长运动、动手能力强等优势,从而培养出一批富有独立性和创造性,敢于竞争、勇于担当、善于合作、全面发展的优秀男生。可以说,男子中学的出现,将有助于积累基础教育领域的多样化办学经验;对于探索、完善符合男孩成长规律的培养模式也具有积极意义。

  然而,当人们都在热议男子中学和“男孩危机”问题的时候,我们是否也有必要冷静下来、理性地思考一下:我们的男孩真的遭遇 “危机”了吗?

  笔者以为,所谓的“男孩危机”,更多的是从现行教育评价机制出发衡量男孩所得出的结论。众所周知,男孩与女孩生理特点不同。同年龄的男孩、女孩,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男孩都相对晚熟。而学校教育中,往往对同龄男孩、女孩一样要求,因此许多男孩“跑”不赢女孩;加上应试教育下,过重的学业压力让学生有着做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辅导班,男孩个性发展受到一定压抑……从某种意义而言,“男孩危机”其实是“应试危机”,恰恰反映了现行教育评价机制中的不完善之处:很多时候,考察记忆能力的书面考试方式更适合女生,而男生比较占优势的动手、实践等方面的能力,往往难以被客观、全面地衡量和体现出来。

  此外,从某种程度而言,“男孩危机”也是从成人视角出发衡量男孩所得出的结论。男孩生性好动,可在家庭和学校里,家长老师都要求孩子“听话”、“不惹事”,因此男孩很难符合成人的“好孩子”、“好学生”标准。以至于一些活泼好动又暂时成绩落后的男孩被视为 “问题男孩”,甚至是“差生”。

  回到创办男子中学的话题上来,“度身定制”的男校模式,对于进入该所学校的男生来说,无疑将会是一份“幸运”。但若要“挽救”更多“危机”中的男孩,也许更需要对现行教育评价机制进行改革和完善,让男孩的优势能够得到更多认可。

  而对于“男孩危机”,家长、学校和整个社会也许真的不必过于忧虑。不妨给予成长中的男孩更多理解和宽容,理解他们的些许幼稚,宽容他们的些许顽皮。因为,这些正是男孩们独有的“成长的烦恼”。随着男孩慢慢长大,这些“烦恼”将不复存在;到时候,所谓的“男孩危机”也将自然而然得以化解。(陆一波)

编辑:樊玉娇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