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乳业专家王丁棉关于“中国乳业标准全球最差”的观点引起轩然大波后,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成为首个站出来公开支持该观点的企业家代表,然而郭言甫出,即被光明乳业代其收回;而王丁棉本人也表示,自己最近备受各方压力和“公关”(7月11日《京华时报》)。
曾经,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对于“中国乳业标准全球最差”的公开支持,被普遍视为一种积极的内部分化,甚至有人为此在网上发起倡议:今后喝奶只喝光明奶。但是,光明乳业却在官网上,将此称为“一些媒体夸大报道”,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就这样被莫名其妙地收回。
毋庸讳言,光明乳业的公开质疑,已经止步于传说中的各方施压和公关。那么,究竟是谁在暗地操作对于“中国乳业标准全球最差”支持者的施压和公关呢?如果说全球最差乳业标准是被大企业操纵的结果,那么这种施压和公关除了大企业之外,必然少不了标准制定部门以及行业监管部门的参与,否则,平等竞争的企业不至于如此胆小怕事,连说出去的话都要再吞回去。
事实上,倘若光明乳业不仅公开炮轰现有生乳标准,并且主动扬弃国家标准向更高的国际标准靠齐,借机取缔常温奶大力发展巴氏奶,肯定是一个绝佳的推广机会,会很快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支持。不仅自身市场份额会大幅翻番,更会带动其他乳企向高标准看齐,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光明乳企当然不可能看不见这样一个绝佳机会,以总裁郭本恒炮轰生乳标准作为免费的宣传广告;只能说,为了讨好消费者而与国家标准作对,是身为国企的光明所不敢逾越的雷池,他们主动放弃了这个发展企业的机会,重新站队到国家标准的那一边。
国企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常常遭遇质疑,但是国企在问题事件面前的政治嗅觉永远是第一流的。事实证明,如果要让国企在监管部门和消费者之间单选一个支持者,被选择的肯定不是消费者,光明乳业收回总裁发言,就是一个明证。
虽然是市场经济,但消费者始终无法说了算:在制定国家标准时,他们是局外人,无法用手投票;即便是事后反对全球最差的国家标准,他们同样无法有效施加影响,连用脚投票的权利都被事实上剥夺——奶粉还有洋的可以买,可液态奶和酸奶洋的很少,只要乳企“统一战线”就可以无视消费者的愤怒,这实在是中国消费者的最大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