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在《中国2030》报告中曾表示,中国经济规模将在2030年再度位居全球榜首。值得关注的是,以购买力平价调整后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衡量,中国的生产率仅为美国的四分之一。中国要提高生产率并缩窄与美国之间的差距,需要建立起强健的体制框架,来支持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经济,从而不断提高经济效率和生产率。
增强体制框架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进行金融市场改革以利于更好的资本分配 ,进一步发展债券市场就是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与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方式相比,债券市场可以更好地满足多元化的投融资需求,优化资源配置。
引导投资者真正参与债市
债券市场是将借款人与投资者衔接起来,进行资本配置以及定价风险最为有效的机制。但是包括债券市场在内的中国金融市场中,市场监管主要关注在供给方面,也就是债券的发行方,而对于市场的另一方即投资者不够重视。投资者需要发挥作用,建立一个强健的债券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可以作为案例之一。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2005年以来银行间债券市场主要面向机构投资者,这些机构投资者能够促使发债人更为专业化的操作,从而促进债券发行规模快速增长。
只有当投资者真正作为平等的一方参与资本市场,并且对发债人拥有相应的实施问责权,债券市场才能构建更健全的信用文化,更好地发挥其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但是,在占主导地位的中国银行(601988)间债券市场中,约占整个市场70%左右的债券存量由银行持有,这一点与银团贷款市场类似。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债券市场与现有的贷款市场又有多大分别?发展更有深度的债券市场,需要其他投资者例如资产管理公司和保险公司等参与进来,享有与银行同样的竞争环境。
投资者需要发挥他们的作用,从而建立一个更为强健的债券市场,这对养老金、保险等投资者来说很有必要,因为他们需要满足长期债务需求。据估计,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在18.3万亿元左右,这成为养老金投资管理的巨大挑战。最近有报道称,养老金税收优惠政策或年内出炉,这也会刺激养老金和企业年金加大债券投资,让投资者从中获益更多。
强化债券市场基础建设
创造一个能够让投资者真正参与的良好环境,需要逐步完善基于风险的债券定价,修订保护债券人权利的《破产法》以及法律体系,并发挥市场纪律。只有完善发展信用文化,才能进一步强化资本市场的基础建设。近期,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也表示,债券市场改革的关键是要消除政府为企业信用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