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骞�4鏈�23鏃� 鏄熸湡涓� 鍐滃巻涓�鏈�寤�鍏�

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大陆观察

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在行动系列报道之一:黄土地上唱新歌——革命老区陕北延川脱贫攻坚见闻

2016年10月13日 14:28:51  来源:地区经济司
字号:    

 

【延伸阅读:村主任刘海燕和她的“脱贫三部曲”】

新华社 2016.10.13  新华网天津10月11日电 题:村主任刘海燕和她的“脱贫三部曲”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栗建昌 李鲲

  “很难想象在东部地区还有如此缺水的地方”“家乡需要这些愿意为百姓奉献的带头人”“在政策和经济引导的社会迁移大潮之外,总是有不易被人理解的坚守”……这些网民热烈评论的,是一位女村主任和她为村里打井的事迹。

  近日,与北京接壤的河北乡村前干涧和村主任刘海燕在网络走红,改革开放先富起来的她,年过半百后重返村里当了四年村主任,自己垫钱带领村民找水、修路、发展农家乐,演绎了新时期的“脱贫三部曲”。

  她垫钱打了七眼井,终于有一眼出水了

  京津冀交界处的山区,一处烽火台遗址上矗立着划分三地行政区域的“三界碑”,三界碑下,河北省兴隆县陡子峪乡前干涧村与北京、天津接壤。刘海燕就是这个村的村委会主任。

  提到“水”,55岁的刘海燕永远忘不了自己人生中那个绝望的镜头:那时她蹲在井口,手里攥着打井抽上来的干石子儿,眼泪一下就出来了——“打了240米,又没打出水。”她心里嘀咕着,因为这已经是她在村里打的第6眼深井了。

  为什么要打井?若不是亲眼所见,记者难以想象,在与北京接壤的山区,仍有这样的场景:在村民张福青家,房檐下斜吊着一根从中间立切开的铁皮管,当作接水槽,雨水流下来后,将顺着水槽和与它连接的胶皮管道流入一个水窖,水窖能存约30立方米水,要支撑老两口用到明年雨季。村里外出打工的青年回家后总因为喝水而闹肚子。

  “有水才能引来人和财富。”刘海燕对此深信不疑,但她的“找水之旅”却异常艰辛,村里没钱,她就先垫上,一打就是7眼井。

[责任编辑:韩静]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