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我们家是两个窑洞用于自己居住,去年又增加了两个,主要是给游客提供住宿的,这样加上门口经营的小超市,一年收入大概也有五六万元,比以前翻了一番。”梁家河村民刘爱萍告诉记者,“小女儿今年刚毕业,现在也在村里当上了导游,每个月工资也差不多3000元。”
据梁家河村史馆管理员石玉兴介绍,目前梁家河已发展农家乐6家、乡村旅舍 1 家以及工贸公司、梁家河土特产品牌营销店各 1 家。“这几年,每年都有近 10 万游客慕名前来体验知青文化。”
在延川,像梁家河这样借助旅游业发展契机逐渐走上“致富路”的并非个案。谈起一年来开农家乐的情况,位于乾坤湾景区的小程村村民郝秀梅满足地说,“原来在城里的餐馆打工,后来村里家家户户开启了农家乐,我也回到村里跟大儿子一家经营起了红红农家乐。现在是旅游旺季,家里的 6 个房间基本都住满了客人,有时候忙不过来还要雇人。”
据介绍,围绕“文化旅游兴业”项目,延川县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还开发了文安驿文化产业园项目,旨在打造有全国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镇、特色旅游体验地和全省统筹城乡示范镇。延川县县长张永祥说“:文安驿园区一期去年9月开园后,已带动100多个贫困户就业,据测算,二期、三期建成后能带动500多贫困户增收致富。”
统计数据显示,2010 年~2015年,延川县旅游综合收入从400万元增长到 2.3 亿元,全县旅游从业者达1500 人 ,间 接 带 动 6000 人 就 业 。“2016年,延川吹响了‘全域旅游’的号角,以一路风光一路店的思路,把延川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谋划,突出文安驿——县城——乾坤湾‘三点一线’,将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延川县旅游局的有关负责人说。
从“靠天吃饭”到“靠技术吃饭”
陕北的黄土高原大多是山地,“雨养农业,靠天吃饭”一直是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近年来,延川县按照“统一规划,集中连片,依靠科技,综合示范,以点带面,辐射带动”的发展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探索出一条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之路。
在延川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记者看到了一座建设面积达120亩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其“设施蔬菜生产区”共包括连栋温室1座、专利大棚2座、日光温室大棚18座、春秋棚17座。
在连栋温室内,6名村民正在对西红柿幼苗进行移苗。“这是经过改良后的品种,叫奥粉特,一粒种子3毛钱,长成后一株产量可达10斤,采摘一斤20元。”该园区蔬菜中心主任张志富说,“比起传统大棚,这种新型大棚棚形结构优良,保温性能好、使用寿命长、技术先进、设施配套。园区实行公司加农户运行模式。由公司统一物资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销售,农户采取租赁形式,分户经营,独立核算。100米长棚,预计每年收入在8万元~10万元。”
[责任编辑:韩静]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