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方干部来说,之前存在的招商引资之困、正在发生的招商引资之变,都会带来许多思考与启示。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重构新型的、良性的政商关系。如何让权力之手不再乱伸,让市场之手更多发挥作用?怎样让领导干部和企业家既不“勾肩搭背”又不“背对背”?(8月11日人民网)
一直以来,我国传统的政商关系行为模式常常表现为“寻求关系、建立关系、维护关系、利用关系、发展关系”,这种“亲密无间”的联系,往往导致一些官员在与商人交往过程中勾肩搭背、不分彼此,为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腐败问题埋下了隐患。
官商勾结问题并非个别现象。纵观党的十八大以来历次中央巡视组反馈的情况和被巡视地方单位的整改报告,以及近年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腐败案件,官商勾结问题十分普遍。不难发现,官员的身上,往往意味着权力;商人的背后,站立着资本。二者的过度结合,往往会聚生出各种明患和隐忧。比如,从领域看,官商勾结在矿产开发、土地出让、工程建设、药品采购等多个领域均不同程度存在,特别是资金量大、利润丰厚的工程建设领域更是“重灾区”。从手段看,一些领导干部不再直接从老板手中拿钱,而是通过亲属子女输送利益,或在自己“关照”的企业中入“干股”、当“顾问”。
然而,伴随反腐深入、简政放权以及依法治国的步步推进,当前的政商关系,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特别是在招商引资方面,地方党委、政府以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为目标,不断优化服务、提升效能,政商关系总体改善。当然,官商“勾肩搭背”等问题,也不会一下子就消除了。
“官商之间淡如水,要相敬如宾,不要勾肩搭背”,是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新型政商关系。这既教会了党员干部和商人打交道的方法,也给他们划出了和商人交往的底线。可见,官商交往在所难免,但应切记交往有“道”,守住“底线”。那么如何构建健康的政商关系?
建立健康正常的政商关系,必须处理好权力与市场、权力与企业的关系。一方面,要坚持法律底线思维,规范制度,完善规则。尽快研究制定并向社会公布投资负面清单和政府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厘清政府职能边界和企业经营边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坚决抵制“江湖规则”和“丛林法则”,摈弃“没有原则的管治”和“没有道德的商业”。另一方面,要增强服务意识。企业是市场的主体,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政府的职责之一。政府要尊重企业家的发展意向,及时了解企业需求,解决实际困难,营造尊商、亲商、安商、护商的良好环境。
经济要发展,政商交往要有度。两者可以“近”但不能“粘”,中间的“防火墙”、“隔离带”正是党纪国法与制度笼子。在未来政商关系互动中,唯有用法治底线、制度规范、行为准则为政商关系的新模式保驾护航,才能真正形成官商交往“相敬如宾”的新常态。(安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