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理群去养老院有何不可

时间:2015-07-14 17:09   来源:新京报

  插画/许英剑

  最近,有关钱理群教授夫妇要去养老院的消息不胫而走。消息最初是北大教授温儒敏传出:“虽然知道他们早在酝酿,现在真要去了,未免有些失落与感慨。今天与钱老通电话,证实此事。从电话中感到老同学兴致还不错,说总要走这一步。据说养老院条件还好,他把很多书都搬去,在那边继续写作。”

  养老院话题,在当下经常成为热议话题。一般来说,人们觉得送老人去养老院是一种不孝的行为,在观念上总是有个坎过不去。

  不过,我们讨论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厘清的是,居家养老与养老院养老,到底有何不同?

  其实,养老问题,真正凸显出来,是对于生活需要时刻照顾,甚至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的照料。对于那些年纪还不是很大,能跳广场舞,能出国旅游的老人来说,与子女住在一起,能带小孙子,送上学,接放学,做一家人的晚餐,其实谈不上居家养老,而是居家帮忙。真正选择居家养老还是养老院养老,是对于更大年龄阶段,或者生病的老人而言的。

  对于这个阶段的老人,什么样的养老模式是最理想的?答案应该非常一致。买个大房子,子女白天上班、挣钱,照顾不了老人,就请一个保姆,随时照料。同时,还有家庭医疗与护理服务,按需上门,老人身体不适,可以得到科学的照料,祖孙三代同堂,尽享天伦之乐。这个境界,是大多数人达不到的。

  那么,子女在家照顾呢?显然,也不现实。对此,把父母接到自己居住的城市,送进养老院,每个月交几千块钱的费用,难道比起前面所说的居家养老,真的可以去指责送老人进养老院是不孝吗?

  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事实:除了传统的观念因素外,对养老院集约养老方式的负面看法的一个原因就是——人们不是在比较真实中的养老院与真实中的居家养老,而是把真实中的养老院与理性状况的居家养老进行比较。但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所谓居家养老,在农村往往是七八十岁还得放羊种地,病了没钱去医院,生活不能自理遭到子女厌弃,在城市,则是独自居住,子女很少上门看望,缺乏照料与医疗。

  显然,子女花很多钱,把父母送到养老院去,即便有减轻自己负担的考虑,也不能否认养老院也有客观的好处,那就是更好的医疗,更好的护理。所以,虽然去养老院养老,并不是最理想的境界,但也不是完全的倒退,而是随物质进步的一个阶段性提升。

  屏蔽此推广内容必须承认的是,这种提升偏重于物质,忽略了情感。不过,传统并非一成不变,也必会随社会现实而慢慢改变。在今天,物质已经非常发达,但仍然不能满足人们的所有需求,制约着人们的选择,逼迫着人们做出次优的选择,而去养老院集约养老正是这样的一个典型。

  当下,条件优越的养老院,价格昂贵,一床难求,而乡镇一级的,条件差,缺乏专业人员,很多老人只是等待死亡。养老院的这个局面,一方面需要更大的市场来促进专业化的分工与成本的下降,从而在相同的成本下,达到更高的目标。另一方面,政府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来提高养老机构的水平。(刘远举)

编辑:李杰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