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治酒驾的决心治尾气检测造假

时间:2015-05-01 14:35   来源:京华时报

   尾气检测造假泛滥,显然与违规成本偏低有关。治理机动车尾气检测造假,关键看下多大决心,用多大劲。若能拿出治“酒驾”的劲头,就没有太大的难处。

   进入汽车社会,人们享受着机动车的便利,也忍受着机动车尾气污染之害。环保部此前首次披露,北京、杭州、广州、深圳的首要污染来源是机动车,机动车污染问题愈发刺激公众神经。为了降低机动车尾气排放,国家在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明文要求,对尾气排放不达标车辆不得发放环保合格标志,不得上路行驶。

   不过,规定是一回事,执行又是一回事。机动车尾气检测频现造假现象:记者在京津等地调查发现,在一些尾气检测的地下交易链条中,环保部监制的环保合格标志竟可花钱获得,濒临报废期限的“问题车”只花300元就能免检上路。

   我国的机动车保有量本来就非常大(截至2014年,已达1.54亿辆),机动车污染压力巨大,如果尾气检测这一关再“失守”,势必增加废气排放,拖累空气改善。尾气检测造假,某种意义上说是在“犯罪”。在减排大背景下,抓大也不能放小——对机动车尾气检测造假不能熟视无睹。

   细究之,机动车尾气检测造假有几种成因。主观上看,以前的检测站多姓“公”,多为交通、环卫等部门属下的事业单位,近年来,主体逐渐多元化,市场有了竞争。竞争本是提升服务品质的好事,可一旦陷入恶性竞争,一些检测站就拿原则作交易,以宽检测、易通过作为招客手段。客观上看,此前有权威报道称,遍布全国各城市的大大小小机动车检测站,90%的检测设备是拼凑的,根本就没有取得《制造器具许可证》。以其昏昏,何以使人昭昭?三是腐败问题,检测站工作人员以权寻租,与“车虫”勾结,分享代办费用。一些地方甚至出现这种怪事:不请中介的话,合格的车也变得“不合格”。

   尾气检测造假泛滥,显然与违规成本偏低有关。按规定,机动车尾气检验机构如被发现在检测过程中有弄虚作假行为,环保部门可依规定对其处以五万元以下罚款。且不说环保部门是否做到无缝监管,就这点罚款根本不足以对检测站构成有力震慑。强化机动车尾气管理,一要事前介入,强化流程监控。譬如,针对一些检测站用同一车辆不断上线检测、为不同车辆出具合格报告的做法,在检测线安装监控视频,集中监控。二要事后监管,加大处罚力度,形成倒逼压力。根据违规次数及严重程度,对违规检测站课以重罚甚至吊销资质。

   治理机动车尾气检测造假,关键看下多大决心,用多大劲。若能拿出治“酒驾”的劲头,就没有太大的难处,毕竟机动车检测市场还未完全放开。(连海平)

编辑:李杰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