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限购没了离婚少了”的寓言

时间:2014-11-12 10:56   来源:新华网

  “最近离婚的明显少了。”在婚姻登记部门办证窗口工作的一线人员,如此描述最近三个月的变化。变化背后,与8月9日郑州市取消房屋限购政策有关。而2013年3月那场国内多个城市出现的“离婚潮”,也是在新“国五条”发布后。当年,郑州市3月份离婚量增至3111对,约是2月离婚量的两倍。(11月10日《大河报》)

  中国楼市,不仅是关联性很强的产业,更是与千头万绪的民生藕断丝连。前几日,经济学家说,中国15岁~30岁青年的性别比例有失衡现象,正常应该是1:1,现在是1.15:1。1/9男子找不到老婆,婚姻竞争推高房价。最新的消息是,记者在北京、广州等地采访发现,有人花135万买个4.4平方米的房子,根本不能住,只为给上学买个“进门证”……占“坑”为上学,离婚为投资——总绕不开一个“房”字。

  这些年,“挪一所优质学校便救活几个新建小区”的故事,在不少城市上演过。行政对楼市的深度干预,显然不只是“限购限贷”那么小儿科。以下两组数据,挺耐人寻味:一是国家统计局10月24日公布的“9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显示,与9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下降的城市有69个,持平的城市只有厦门一个。二手住房的价格则环比全部下降。二是数月来,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土地市场表现都处于活跃期。仅今年前9个月,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合计土地出让金为3671.16亿元,与2013年同期的3672.7亿元基本持平。而10月以来,包括北京在内的一线城市土地市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明显升温。楼市深调,地市回暖,已经很难用市场逻辑来诠释。

  长期以来,公众将房地产市场定义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市场。无论是源头的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开发与交易市场,乃至二手房市场,产业链的市场化看起来较为完备。但事实上,房地产市场也是行政干预较为严重的领域。据中央巡视组反馈情况和各地整改通报显示,在2013年以来被巡视的21个省份中,20个省份发现了房地产腐败,占比高达95%,落马官员基本与房地产有关。这里当然是两个层面:一是行政手以“看得见的干预”来调整楼市走向,譬如限购限贷政策等;二是地方权力以潜规则或暗箱操作的姿态,为楼市助力或输送隐形价值,比如以区域规划的方式调整公共资源配置,进而深度影响楼市走向。

  十多年楼市宏调仍难以抵达稳健有序的目标,具体原因固然有很多,但毋庸讳言的是——行政干预过甚,是楼市调控再陷入“屡调屡涨”、“屡调屡败”死循环的主因。

  9月30日,央行、银监会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住房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放松了对与自住需求密切相关的房贷政策。11月2日,住建部副部长齐骥说,近期的房地产市场政策主要是借市场调整的窗口期,把一些行政色彩比较浓的干预措施尽可能剔除。从“新国五条”到迄今为止的这些变化,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楼市调控回归市场本能,二是笼罩在楼市长达十数年之久的行政干预迟早要寿终正寝。

  限购没了,离婚少了。这起码说明:楼市企稳,调控措施固然很重要,但有时,“不伸手”要好过短视的“乱伸手”。楼市如此,所有市场领域亦然。(邓海建)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