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

时间:2014-11-04 10:45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近日指出,文化交流是沟通心灵的桥梁,在国际交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积极主动做好对外文化交流工作,让世界各国人民更好地感知中国、了解中国。云山同志强调,要充分发挥我们的文化优势,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把一个文明进步、开放包容、繁荣发展的中国展现在世界人民面前。

  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是增强文化自觉的前提。只有自信才会自觉,只有自信才能自强。“对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的瑰宝,历经岁月洗礼而深厚凝重。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充满生机的当代文化——我们这个民族创造的文化如此灿烂辉煌,这是我们引以为豪的软实力,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

  “为什么我的眼中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辽阔壮丽的祖国河山,是我们祖先埋骨之地,璀璨夺目的中华文化,是滋养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我们有责任倍加珍惜,传承弘扬和光大。

  丘吉尔有句名言:我宁可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位莎士比亚。丘吉尔并非真的愿意放弃英国当年的殖民地印度,而是借莎翁强调对英国文化的珍惜。如果说,丘吉尔作为殖民者带有偏见与傲慢,中华民族可贵的品格,是在平等对待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前提下,珍爱自己民族创造的伟大文化。对自己的文化,我们没有必要自傲、自得、自满,但有理由自觉、自信、自强。

  文化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精神旗帜。云山同志曾经指出,当今时代是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世界格局加速演变,国际关系深刻调整,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作用日益凸显,文化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广泛而深刻。有了文化的自信,我们才能在高扬民族文化旗帜中夯实核心价值观之基、守住心灵之魂,才能在传承中创新、在弘扬中光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特”,从根本上看,还是由我们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马克思说过:“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任何一个国家的治理方式,都会打上自己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的烙印。无本之木不可能郁郁葱葱,历史不能割断。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上回眺和远望,汲取前人的智慧和力量,有助于我们找到破解今天各种难题的钥匙,在完善和发展我们的制度中、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蹄疾步稳地开创中华民族更加灿烂的未来。

  文化唯有流动才能彰显活力。“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这是我们在促进文化发展和繁荣中必须秉持的准则。中华文化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包容开放,要大胆吸收,让文化成为沟通的桥梁,才能不断生生不息、不断生机勃勃、不断增强自信的底气。在中国历史上,文化鼎盛的朝代也是文化交流交融最频繁的时期。盛唐时五方杂处、万国来仪,就是文化昌盛的时期。诚如孔子所说:“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正因为中华文化的强大包容性,数千年来在漫长的交流交融中生生不息,更丰富、更繁荣。

  “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后还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而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就各有两种思想。”这是现代管理学中的一个经典。文化交流互鉴更是如此。要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最好的手段就是文化的手段,最有力的媒介就就是文化的媒介。我们要发挥好中华文化的独特优势,把能够运用的手段充分调动起来,以最形象生动的传播,向世界呈现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说明我们的文明进步和平发展,诠释中国梦的丰富内涵。

  我们有能力创造中国故事,也一定有能力讲好中国故事。(慎海雄)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