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广东汕头老市区的外马路2号、作为汕头开埠标志性建筑的“海关钟楼”,于2010年5月10日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却被废墟包围,被迫闭门谢客,在一片施工工地中状如“钉子户”。这座承载了汕头市繁华记忆的历史建筑、省级文保单位的楼体也因为多道裂痕岌岌可危,面临着“非正常死亡”的可能。记者调查中了解到,导致这样一座省级文物保护建筑面临“非正常死亡”的原因是汕头市规划局“仓促之间未予以深究”后作出的规划与文物保护单位认定的保护范围冲突。(8月1日《南方都市报》)
看起来,这汕头市规划局实在太忙了,这是我看完整篇新闻时由心底最深处发出的感慨,因为汕头市文物保护主管部门和汕头市海关长达一年的保护申请,居然在汕头市规划局的眼里不过是“仓促之间”而“未予以深究”。汕头,我没有去过,但是我从规划局的“仓促之间”的概念里可以看得出,规划局应该是一个最为忙碌的单位了,以至于一年的时间不过是区区的“仓促之间”。
我想起最近那些愈演愈烈的名人故里之争,“李白故里之争”让一些职能部门表示:不排除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城市名誉权的可能性;“西门庆故里之争”让职能部门不惜砸上几亿元的巨资来争夺一个文学作品里的虚构人物;为了抢夺“孙大圣故里”,职能部门欲建7000亩“花果山”来为一个子虚乌有的神话人物“落户”……真个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的一出出无聊之举、一幕幕滑稽之剧。
与上述的热闹相比起来,“海关钟楼”所遭遇的“仓促”,不能不让人心痛万分。透过这一个个的“仓促”,更让我们看到,一座座承载着历史记忆、传统文化的古老建筑,就这样在所谓的“城市改造”中,纷纷倒下了;就这样被像积木一样堆起来的、随便可以放在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里的高楼大厦所取代了;就这样祖先经营了几千年不同风格的城市特色在我们的手中变成了千篇一律的“新文化”。于是乎,我们一边在思索中寻觅着自己的文化根基,一边在“仓促之间”亲手将自己的文化之魂一点点的破坏掉、消灭掉,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破旧立新”吗?我不得而知。
我不知道还有多少“海关钟楼”式的遭遇在全国各地上演着,我更不知道在举国上下的“大城市”发展规划里有多少文化载体在“仓促之间”轰然倒下,成为不可复制的文化、成为不可再现的历史,当一座座填充满高楼大厦的城市拔地而起的时候,当我们走在一座座似曾相识的城市街头的时候,我们还能为我们的城市文化特色倍感骄傲吗?
于是,不禁要问:还有多少文化可以或者即将倒在“仓促之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