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热点成痛点

时间:2014-04-11 11:34   来源:人民日报

  如果说问题是时代的口号,那么热点就是改革的重点。善于通过热点把握真实民意,勇于解决问题为改革深化破题,我们就能将社会的热点变为跃升的拐点

  从时有耳闻的拆迁纠纷,到多地出现的PX风波,近年来频发的社会热点事件,折射出转型期中国的挑战,也反映了深化改革的现实语境。面对日益高涨的发展期待、不断增强的权利意识、愈加复杂的利益纠葛,如何思之长远、调和鼎鼐,使群众关注的热点,成为改革发展的落脚点和突破点,而不是演变成社会痛点?

  如果说,问题是时代的口号;那么,热点就是改革的重点。今天,无论是“房价低一点”的心声,还是“舌尖更安全”的呼唤;无论是医患纠纷引发的热点事件,还是空气污染等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无不牵涉复杂的经济社会利益,包含更为多元的社会期待。正因如此,擘画新一轮改革蓝图时,中央再三强调,必须“从群众反映最突出的问题入手”。如何从社会热点出发,读懂并回应群众的利益关切,直接关系到群众生活、社会公益、政府公信,决定了改革能否有效推进、是否契合民心。

  面对热点问题,回应及时、勇于担当、应对有方,就会使挑战化为机遇,危机变为契机。反之,如果漠视群众利益,缓慢迟滞、畏首畏尾、击鼓传花,就会让问题拖延为更大的历史问题,甚至成为一个地方一个领域长期的社会治理之痛。试想,如果不能建立公平的利益协调机制,就算征地拆迁非常必要,各种纠纷也可能继续上演;如果不能走出“雾霾困境”背后的发展观念误区,经济增长速度再快,老百姓也难说满意。这就是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导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推进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怎样评判?热点问题就是最好考题。我们说深化改革需要突破口,如何找准?热点问题就是最佳突破口。“积极回应百姓关切,突出解决好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热点问题”,“从老百姓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以问题意识为导向,以人民利益为根本,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什么问题紧迫就抓紧解决什么,改革就能蹄疾步稳,发展就能柳暗花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八项规定”转变作风到“打虎拍蝇”利剑挥出,从“单独二孩”政策出台到教改医改稳步推进,正是勇于面对矛盾难题,积极解决热点问题,让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真正感受到市场环境、创业条件、干部作风在一天天好起来,不断提高着人们对政府治理的满意程度,不断提升着人们对深化改革的信心指数。

  今日之中国,各项改革的设计者和参与者,情感相通、血脉相连,十分重要。否则,自上而下的改革红利和自下而上的改革助力,都无法真实抵达。面对社会热点,是遇见问题绕着走,碰到矛盾躲着走,看见困难低头走,还是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解决问题,到发展最困难的地方去打开局面?这些选择,不仅影响改革的全面推进,更关系改革的民心向背。可以立竿见影的改革,一刻也不能耽搁,要让群众在“言必信,行必果”中看到决心,增强信心;一时有困难的,也要及时沟通、耐心说明,让群众看得见改革的诚意,理解得了改革的难度。不回避问题、不掩盖矛盾,真诚沟通、迎难而上,才能顺应民心、调动民智,为改革赢得更好未来。

  鲁迅先生曾说过,“多数的力量是伟大的、要紧的。有志于改革者倘不深知民众的心,设法利导、改进,则无论怎样的高文宏议,浪漫古典,都和他们无干,仅止于几个人在书房中互相叹赏”。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矢志不移的奋斗目标,也是深化改革取之不竭的动力。30多年前,正是回应人民期待、尊重群众创造,我们开启了中国改革的第一季。今天,面对更加艰巨复杂的改革第二季,善于通过热点把握真实民意,勇于解决问题为改革深化破题,我们就能将社会的热点变为跃升的拐点,一步一步扩大共识,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事业赢得最广泛的支持和最真诚的拥护。(人民日报评论员)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