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人买不起外地人不来买。房地产跃进导致部分三四线城市陷入僵局。岁末年初,一二线城市的楼市延续着交易量火爆的局面,而有的三四线城市却陷入交易冷清、价格下跌的泥沼中。“城镇化并不是房地产化。”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告诉记者,目前,相当一部分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已经供大于求,如果市场还有人曲解、炒作城镇化,借机大卖土地,推高房地产投资,将会对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发展带来巨大的危险。(1月24日中国青年报)
目前,三四线城市房地产陷入僵局,“本地人买不起,外地人不来买”现象的产生,与极不合理的房价有关,更与盲目投资之下供求严重失衡有关。“供大于求”是目前三四线城市房地产的基本现状,如果这一现状不能得到尽快改观,其负面效应不容小觑。为什么在时下政策调控持续收紧的情况下,一二线城市楼市反而持续稳定向好,而独独原本看好的三四线城市如此“低迷”?值得地方政府和投资者深入反思。
出现一个急速的带有膨胀色彩的“三四线城市房地产业”暴发性增长,有两个重要因素:一者,受政策影响之下的“误导”有关。国内经历了10余年的商品房开发,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大城市已经进入增量市场同质化产品的激烈竞争阶段。自2003年起,政府加强对房地产金融及土地政策的严格管理,提高了房地产开发的门槛。政策性对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的收紧,“误导”一些房地产商认为那些房地产价格相对较低,并且潜在市场回报更为巨大的新兴市场发展更有机会。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空白”和滞后恰恰带给开发商很多信心。二者,对于市场前景的“误判”。诚然,三四线城市拿地价格低,成本便宜,问题是如果出现“一涌而入”的结果,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量“商品”会导致市场急速“饱和”,城镇化发展又需要一个长期的时间和过程,一些房地产投资在三四线城市深度“套牢”将不出意料。目前,三四线城市表现出来的“交易量低迷”现象,正与投资者本身的盲目和冲动有关。
三四线城市表现出来的市场僵局,令人焦心,也够令人触目惊心的。2012年年末,一些三四线城市相继爆出楼市危机的新闻。比如贵阳,住宅待消化库存高达3490万平方米,而这个城市的人口即使计入流动人口,也才500万人,这样的库存量要消化掉至少需要4年。而同属三四线城市的唐山、烟台、营口、常州等城市都在那个时期出现开发商扎堆儿,项目销售困难的局面。这些浮在表面的“库存量”只是一个表象,其所反映出来的潜在危机和隐忧更值得关注。任何一个城市的发展不可能单靠房地产业支撑,目前一些三四线城市开发房地产“疯狂”到无视后果的地步,这种行为本身就有极大的风险,而且可能是以牺牲环境和土地资源换来的。如果这些引进来的投资和项目不能发挥预期作用,对城市经济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大量楼盘卖不出去,有可能即使是“赔本”也卖不出去(南方某城市楼市“崩盘”),长期“囤”的结果不仅直接影响房地产市场,对于地方金融秩序、社会秩序也会形成严重影响。一些三四线城市动辄就有“可以卖15年以上的房子”,本质上如同背负了“房地产大山”,就譬如“鬼城”、“空城”和“睡城”之类,绝非一所城市之福。
日前,一份2012年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风险排行榜发布,令人意外地是,在参与测评的287个城市中,房地产风险较高的城市则主要集中在我国西北的四线城市,风险度前50强几乎都被三四线城市占据,这与市场传统的以房价高低为衡量风险的标准大相径庭。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的不良信号已经释放,前几年一些开发商盲目和错误的决策,包括一些城市政府的急功近利的推波助澜,最终总是会有人“买单”。然而,楼市的开发、房产的建造,不可能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不行就推倒重来,已经开发的土地难以恢复,已经建造好的住宅楼难以复原,这些“问题”都将成为长期发展的“拖累”。问题已经显现,未来如何令人忧虑。在笔者看来,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僵局应尽快打破,至少,在今后涉及城市建设和房地产投资的时候,应悬崖勒马力避重蹈覆辙。目前,如果能巧妙利用城镇化政策的助力,合理的降低房价、适当放宽市场,这种“危机”是可以避免和缓和的。有句俗话说,“天下没有卖后悔药的”,对于已经陷入僵局的三四线城市,理应是一个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