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阆中天宫乡副乡长戴彬参加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被24名女嘉宾全部“灭灯”。戴彬的母亲哭着埋怨儿子此举“丢人”:一个女孩子都没牵到手。戴彬说,自己平时的选择面很小,女孩子听说自己的工作主要在乡镇,且天天泡在农村,往往见面就拒绝交往。(10月22日《华西都市报》)
虽然这位38岁的四川乡官,在一档全国知名的电视婚恋节目中“输”得一败涂地,但我却一点也不认可他母亲获悉此事后的“丢人”说法;甚至还觉得,这位乡官凭着在荧屏上的短暂“相亲经历”,完全有可能换来“小输大赢”的“综合战果”。至于他在节目中被所有女嘉宾的齐齐“灭灯”,不过是再次印证了这档节目的名称——“非诚勿扰”。
也许是“娱乐效应”,也许是“乡官因素”,这则新闻当天在某门户网站创下了数万条的点击浏览记录。纷纭众议中,有一种观点称:看起来遭“灭灯”的是副乡长,其实是女嘉宾们在婚恋选择上对农村、农民的不屑与歧视。如此“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惊人之语,着实让我自愧于分析判断能力的低下;我也颇想就此去询问一下那位乡官,听罢这番高论,有没有顿时哑然失笑?
从“与人为善”的角度讲,我们自然希望走进《非诚勿扰》节目的基层乡官,能够“牵得美人手、开心回家走”。但请恕我实话实说,这位“不失帅气”的乡官来到聚光灯下,无非也就是从“一个狭小天地”,进入了“另一个狭小天地”;即使他能收获各式各样的祝福与鼓励,估计也很能凭着普通资历背景,以及“不普通”的年龄条件,去让节目现场的如云美女双眼放电、一见倾心。由此说来,这位乡官的“电视相亲”,或许真的只是“过程重于结果”,也即抱着一种“潇洒走一回”的“非诚”心态罢了。
事实上,“败走麦城”的乡官回到家里之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同样没有隐瞒自己的初衷:之所以去江苏参加现场录制,“我除了真实征婚,还想宣传阆中。阆中争创全国5A级景区,我们天宫乡是全国4A级景区。”听听,还真是“别把乡官不当官”——人家的勇于“出镜”,甘愿“灭灯”,要说还潜伏着“一颗爱心、两处得益”的高明谋略哩。而从媒体传播的“免费广告”效应来看,如今的这位乡官,至少已为当地赢得了“一半成功”。
乡官遭“灭灯”无关歧视、只关过瘾,在个人“终身大事”方面,他虽然抱着一种玩票心态,不无乐趣地体验和印证了一回“非诚勿扰”;而在这种“敢玩敢试”的背后,倒也让人发现了当代乡官摒弃保守、善于尝新的可爱一面。如果说现实社会就是一个更大更真的《非诚勿扰》舞台,那么这位俨然“成名”的乡官,应该已能获得一盏盏“亮灯”的悄然关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