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慧今天(22日)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亨迁顿的‘官方哲学’”。讲的是当前官场腐败丛生,与受到“腐败有益论”和“腐败适度论”影响有关。而这些理论的始作俑者,就是以提出“文明冲突论”而闻名的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他的论点,通过某些中国学者的演绎,对我国社会危害很大。
安慧要听听我对这篇文章的看法,我说,问题提得很有针对性,拉出亨廷顿这位名人做引子,或者说做靶子,颇能吸人眼球,引人注意。
我说的“针对性”,就是当前以权谋私、“前腐后继”现象频频发生,除了由于对权力缺乏有效的制度性的约束和监督外,确与腐败的“官场哲学”有密切关系。不是以腐败为非,而是以腐败是不可少的,不是崇廉颂廉,而是崇贪颂贪,这种腐败文化使得清官不香,贪官不臭,成为滋生腐败的文化土壤。虽然也有意志坚定的官员,“出污泥而不染”,坚持了清廉自守;而一些意志薄弱者,经不起熏染,一步步地跌进“染”缸。时下腐败案中的串案窝案增多,就反映了这种腐败文化的巨大腐蚀作用。
拉出亨廷顿很有必要,他的“文明冲突论”虽然影响很大,但也争议不断。名人的话,并非都是名言,其中不乏谬论。他认为在现代化过程中,在市场化尚未健全时,一定程度的腐败,对经济发展有正面作用,不失为现代化的润滑剂。这就属于谬论。这种谬论,被我国某些学者演绎为“腐败有利论”和“腐败适度论”。他们说,建立市场经济新体制的过程,是权力由政府手中向市场转移的过程。实现这一权力转移,成本相对较小的方式,就是通过适当的腐败方式,一点一点地将权力从政府的手中购买出来,因而“腐败是改革过程得以顺利进行的润滑剂”。显然,这种“哲学”有悖于我国坚持不懈反腐败的方针,有悖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有悖于公平、公正、和谐社会的建立。让腐败来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推进现代化,不是增加了“润滑剂”,而是饮鸩止渴。
这里昭示一个问题,就是在反腐败斗争中,一定要注意清除保护腐败生长发展的“腐败有利论”和“腐败适度论”,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倡廉肃贪,以廉为荣,以贪为耻。如今文化正走红,什么东西都喜欢扯上文化,厕所也在讲文化,可是文化既有先进落后之别,还有内涵的轻重之分。对反腐败这一关系国家命运的重大斗争,特别需要先进文化的大力支持。倡廉肃贪、扬清抑浊的廉政文化,正是我们需要全力加强弘扬的文化
基于此,我对安慧说,他的文章有助于提醒人们改善官场的文化生态,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