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民王先生8月17日手机上突然连续接到394条进账提醒短信。不到90分钟,共进账1700多万元。18日上午,王先生起床一开手机,发现又收到近400条钱被“转出”的短信,1700万元又被转走了。银行称可能是系统出了问题,已向领导汇报。(9月19日《城市信报》)
看着银行卡里不断增长的数字,大概谁都有心脏狂跳的刺激,而1700万的巨款,并不像“天上掉馅饼”那般有意外喜悦的快感,还伴随着欲望与底线考验的不安与躁动,稍有不慎,意志薄弱,贪欲一现,便会跌入“许霆案”一样的境地,道德上的迷失,等待着的却是法律的严惩。
令人欣慰的是郑州的王先生经受住了考验,如若他在查询账户后的第一时间将巨款挪用,不知道将是如何的结果。银行系统失误,诱发犯罪储户埋单,不对称的风险或许就成了不能承受之重。所以,银行卡狂涨的巨款,并不是“馅饼”,而是十足的陷阱。银行系统的失误,其实也是银行的扰民行为。
然而,耐人寻味的是,王先生向银行查询之时,先向柜台人员解释了情况,对方让他拨打银行的客服热线反映;而客服人员告诉他,这种事应该咨询当初开办账户的银行网点。想还钱居然被推来推去,仿佛打错了款倒成了王先生自己的事。
更令人不解的是,接下来银行没有与王先生核实,没有沟通,便擅自从王先生的账户里将钱依次转走。尽管让王先生还走不属于自己的钱,对于王先生来说是义务与本分。但是,既然是个人账户,如同放错物品的仓库,怎么着也要跟主人打个招呼,更何况,又如何确保不把原本属于王先生个人正常往来的资金一同退回呢?
这里面,既有对储户是否尊重的问题,更有储户权益的保障问题。储户与银行之间,属于合同关系,个人账户的进出,银行履行的只是渠道的操作,前提必须是储户的授权。未经沟通,银行私自退款首先就有侵权的嫌疑。由此,不免让人产生个人账户安全性的质疑。事实上,类似的事件并非没有先例。比如,前不久武汉一家银行,为找到柜台错给400元的储户,居然冻结其账户。
巨款“到此一游”, 一进一转之间,银行未留下一丝歉意,却留下了银行的无礼与傲慢,800条短信,见证了银行用错误方式“埋单”失误操作的印迹。事实上,个案处理需要的仅仅只是沟通的一个电话,给王先生道个歉,请他同意退款即可。能够做的而不去做,连自己出错都可以这么牛,足以说明眼里全然没有储户权益的意识,潜含着银行利益凌驾一切利益之上的蛮霸逻辑,说到底终究是服务理念的缺失。 (木须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