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精”暧昧话题背后的公共难题

时间:2012-09-18 14:41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一则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疑似捐精死的新闻令人莫名诧异,接着一石激起千层浪,记者亲自体验捐精过程,为公众揭开了捐精的神秘面纱。近日,“捐精”这个话题,引发众多网友关注。网络上又出现大量“自助捐精”群,捐精者自称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使求精者受孕。然而众多捐精者的另一个见面语是,捐精免费。行内人士称,捐精者更多是想“免费找刺激”。(9月17日《新京报》) 

  所谓自助捐精,就是捐精者直接和求精女性发生性行为,使后者受孕。这样的场景极具情色色彩,昏暗的灯光下,背负传宗接代使命的女性在不合法、不规范的情况下,完成自己的使命。女性除了遭受的屈辱外,承受的更多是惶恐与悲怆,同时也让公共伦理道德节操掉了一地。 

  这显然不是一个香艳的话题,细细分析起来,笔者不由得同情这些怨女痴男。他们为何选择这条隐秘的战线?或许是为了免于被公公婆婆指指戳戳,或者是囊中羞涩,难以承担大型医院的无尽等待与高昂费用;或许,他们本可以选择领养义子,终究还是跨不过“孩子是自己的好”这一传统的社会伦理门槛。 

  自由选择是人的天然权利,笔者无意将自助捐精中的可能存在的泛情色问题放大,但有必要期望制度之善、政策之悯能够体量不孕不育家庭的辛酸与无奈,为这些父母减缓无尽的等待、高昂的费用,规避背后可能存在的法律问题。这些是必须提上议事日程的议题,不孕不育家庭面对的困境显然是一个沉重的社会话题。 

  然而,与261个私自捐精QQ群相比,放眼全国只有区区15个正规精子捐赠点,捐赠点的缺少无疑使这个社会问题火上浇油。如此,即便愿意选择正规医院的父母也只能选择“地下战线”。同时,《人类精子库管理办法》,其四章“处罚”项目主要针对的是非医疗机构,且更加关注于精子质量和性别选择违规问题,对于这种私自进行的捐精行为则显得鞭长莫及了。 

  最后,“捐精方自愿放弃作为父亲对该孩子的所有权利和义务,求精方的丈夫为该孩子的唯一法定父亲,自愿承担父亲对该孩子的所有权利和义务。”类似的协议貌似遵从了契约精神,但实际上,这种私自订立协议看上去走的是法律路线,其实完全与法律背道而驰。或许有一天,民间合同的一方的自我宽慰终究会在一系列衍生的法律道德问题面前“花容失色”。 

  不孕不育是客观存在的社会问题,然而,传统的偏见视其为污点,消除某些社会认知的传统偏见,还不育不孕家庭一个尊严,让他们能够走出阴霾,走向阳光,才是解决问题的正道。(钱兆成) 

编辑:扶海涛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