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咋没发现“硫磺熏八角”

时间:2012-09-14 10:14   来源:国内

  近日,一则《国内90%八角由硫磺熏制,出口八角无硫》的消息在网络引起热议。消息称“中国八角之乡”广西有近九成的八角用硫磺熏制。不但二氧化硫超标,重金属含量也过高。从鲜八角采收到加工直至上市,熏了硫的八角在国内销售,未熏硫的八角则销往国外。(9月13日《新华每日电讯》)

  加工八角,如果按正常的水烫工艺,自然烘干需要4至6天,而采用硫磺熏制,一次熏12个小时,两次过后八角就有六七成干了。很显然,采用后者能节省人力成本,与此同时,硫磺熏出的八角色泽鲜艳,卖相好。好处这么多,也难怪加工者对此法趋之若鹜了。但这显然会严重威胁消费者的健康安全,是典型的见利忘义之举,应该立即予以制止。

  然而,我们在期待政府职能部门能尽快出手的同时,更想追问一声:硫磺熏八角这样的“特别”生产方法为何不是监管者发现的?如果硫磺熏八角刚刚兴起,生产者遮遮掩掩,外人很少知道,那监管者毫不知情还情有可原。可新闻告诉我们,如此加工八角在当地已成行规,早就成了公开的秘密,从记者采访的情况看,只要监管者在八角收获加工季节随便到产区的农户家中走走,就可以毫不费事地发现问题。但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头功”又被媒体记者抢去,真不知监管者平时在做什么?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问题食品更是不时出现,这背后的许多食品生产潜规则,都不是由监管者抢先发现的,而是被行业内部人士举报出来的,或是被记者挖出来的,甚至是消费者吃出问题后才被查出来的。从往牛奶里添加三聚氰胺,到用瘦肉精喂养健美猪;从用牛肉膏将猪肉变牛肉,到用工业冰醋酸违法勾兑成食用醋,莫不如此。究其原因,明摆着是我们的一些监管者不作为,很少主动外出寻找问题。监管者又没有顺风耳、千里眼,若成天坐在办公室里“执法”,当然什么问题也发现不了。

  看来,有必要加强对监管者的监管监督,制定一套更加完善的责任追究制度,来倒逼食品安全监管者彻底摒弃守株待兔式的执法模式。让他们如履薄冰,主动出击,我们的健康安全才有保障。

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