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空气质量评价需更多“答疑解惑”

时间:2012-06-13 10:47   来源:新民晚报

  日前,一篇有关“上海空气质量持续超标”的微博引起关注。上海环境监测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几日,受气象因素影响空气质量确实出现超标情况,但以小时浓度值来评价空气质量的方法不具科学性。华东师范大学有关专家对此表示,连续几天都是霾的天气,而且污染浓度值一直比较高,那么关注小时浓度就非常必要,一方面是关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另一方面,可以了解污染物的变化情况。

  的确,与上海环境监测中心的专业性相比,加上评价标准体系等因素影响,一般市民对上海空气质量的评价大多只能来自感受。不过,当环境监测部门公布的空气质量数据及其评价标准,引起市民和行业专家讨论时,相关部门就应当、也有义务对此作出更多的“答疑解惑”。

  前几天的空气质量虽是受到本地与周边地区叠加影响,“脏兮兮”的评价也是源于人的主观感受,可10日的空气质量却被评价为“良”,就不能不令市民感到疑惑:按一般理解,空气质量的“优、良、轻度污染、严重污染”评价标准,理应瞄准对人体健康的不同影响程度,那么,被评价为“良”的“脏兮兮”的空气对人体健康有没有危害?环境监测部门公布的监测数据,应当得到社会公众的信服与认同,为此,相关部门应该向市民进一步作出具有说服力的解释。(周义兴)

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