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率先监测PM2.5“一举多得”事不宜迟

时间:2011-12-29 13:34   来源:羊城晚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27日出席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时表示,广东要抓紧做好增加PM2.5监测指标的准备,并在珠三角率先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评价体系。(12月27日《羊城晚报》)

  PM2.5被称为“灰霾杀手”,其对人体危害甚于沙尘暴。近期,这个存于空气中而不被民间熟识的微小颗粒物,成为上到国家领导人关注、下到黎民百姓热议的话题。一场来自民间组织的“我为祖国测空气”的波浪从北京、天津、南京等地,自北向南蔓延到广州、深圳等城市。民间力量的倒逼,使得官方监测PM2.5并公开信息已是大势所趋,仿若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为什么公众看到的明明是灰霾天气,而环保部门发布的只是“轻度污染”?如何解开类似的疑惑,有赖于用PM2.5这个关键数据来说话。现在面临的境况是,环境监测部门不缺技术却按兵不动,一些民间环保组织“等不及”而动起手来,却又被指“没什么意义”,是“儿戏”。政府部门、专家学者与民间组织诸方“争吵”、纠缠,结果只能陷政府环保部门于被动,不得不疲于奔命辩解,也更添民间的疑窦与不信任。

  现在的最大悬念是,官方何时开测并完全公开PM2.5数据。如汪洋书记所言,将PM2.5纳入监测对环保工作是个考验,一开始数据可能不好看,但是可以做工作,让群众可以呼吸更好的空气。无疑,公布PM2.5的数据,有时或者会让人觉得空气质量差,但这是正视现实,不仅不会“丢人”,反而因其透明化而破解老百姓“老不信”的问题,彰显政府的决心而赢得赞誉。

  监测PM2.5,环保部门重任在肩,要跨越最大的坎是敢于“带头做恶人”。其实,环保部门最应支持PM2.5的监测和公开。因为,这对于推动空气环境的治理加大投入有利。尤其是,珠三角本身有现实条件,几年前已启动粤港澳环境监测的合作,亚运期间也已尝试。应该说,经验有,钱也不是问题,完全可以“打头阵”。

  将PM2.5值纳入空气质量评价体系,最可期待的是,倒逼政府、尤其是环保部门不遗余力打赢“空气质量保卫战”。一句话,可以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于政府而言,公布PM2.5值这一关键数据不是可为可不为,而是职责所在,关乎公众的知情权。

  尤需指出的是,围剿“灰霾杀手”PM2.5已从民间呼吁上升到国家发力。汪洋书记特别提到,广东要大力建设民主环保。将“民主”冠于环保之上,颇有新意。环境质量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每个人当然都有权过问、参与。面对公众、政府部门、企业之间的信息缺乏互动的现状,政府层面上珍惜与保护民间环保组织的积极性,使之成为公众环保参与的重要力量,应该成为共识。

  正如民间环保组织“拜客广州”所言,从某种角度来说,民间参与监测空气质量会影响周围很多人,对空气监测的理念有推动作用,这远比让政府独自承担要好得多。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