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抚平一天溺亡16名学生之痛

时间:2012-06-13 10:46   来源:新民晚报

  教育部近日在官方网站发出紧急通报称,6月9日,山东、湖南、黑龙江三地发生中小学生溺亡事故,在同一天内,夺去了16名学生的生命。通报要求立即展开全面排查。

  一天之内,16条如花朵般美好的年轻生命就此凋零,不仅令他们的父母、亲人、老师、同学悲痛万分,也让社会心痛难忍。如此之痛,怎样才能抚平?这样的悲剧,如何不再重演?

  要找解决办法,必须首先找到事故原因。教育部的通报对今年以来的学生溺亡事故,有这样的总结:多发生在周末、节假日或放学后;多发生在农村地区;多发生在无人看管的江河、水塘等野外水域;多发生在学生自行结伴游玩的过程中,有的是结伴下水游泳溺亡,有的是为救落水同伴致多人溺亡;多发生在小学生和初中生中,男生居多。

  学生的安全高于一切。从表面来看,发生事故的起因是学生在课余时间活泼好玩,忽视了安全,因而发生不幸。然而,青少年的好动是天性,如果为了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而禁止户外活动,无疑是违背人性,且缺乏可行性的。因此,生命教育和安全教育就尤为重要。与其不让孩子们玩,不如告诉他们怎样安全地玩,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和同伴的生命。在这一点上,家庭、学校、社会都有责任。

  安全教育,一方面应包括游泳在内的体育技能课程,如果没有条件教游泳,至少应教会孩子在自己或同伴遇险时如何正确应对、正确救生。另一方面,应引导孩子认识到生命可贵、加强安全意识,远离危险水域,不要进入偏僻、湍急的水流,不要去水库戏水。有时候,反而是一些会游泳的孩子仗着自己“艺高人胆大”,低估危险,遭遇不幸。对此,不能责怪孩子调皮,而要反思成年人有没有尽到保护、引导的责任。

  上述这些课程,不应是教条式的灌输,而应通过比较生动、灵活的方式,让学生更乐意接受、更熟练掌握。安全教育年年讲,教育部门的文件也年年下发,为何还有这么多溺亡事故发生?学校的安全教育要真正入学生耳、入学生心,而不是仅仅走过场,应付了事。

  除了教育之外,社会安全防范措施有没有做到位,也考验着社会管理的水平。例如,在公共水域,应安装护栏、警示标志,加强人力巡查,或动员周边群众看护。当发现有孩子在危险水域戏水,应及时劝离;当孩子遇险落水,也该有应急预案,如何在最短时间内获知消息、派人施救。

  暑假即将来临,堵不如疏,家长多带孩子出门玩玩,学校、社会多组织一些游泳活动,更能引导孩子安全、健康地度过假期。引人注意的是,农村的基础设施薄弱,缺少适合青少年的娱乐场所,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们的安全问题令人揪心,需要更多社会帮助。(纪玉)

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