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退休制度不是洪水猛兽

时间:2012-06-12 12:38   来源:中国青年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表示,推迟退休年龄已是一种必然趋势。一石激起千层浪,反对的声音不绝于耳,有网友表示“弹性退休”是个伪命题。退休年龄涉及多方利益,各方站在各自立场褒贬不一。笔者认为,从政策沿革、现实状况、人口演变规律来看,“弹性退休”制度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人社部提出推迟退休年龄的主要考虑是我国现在养老金缺口过大,弹性退休可以减轻养老保险的负担。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测算,我国养老金缺口截至2010年年底达1.7万亿元。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主要是国家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有网友认为养老金缺口问题只是统筹账户的缺口,如果将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并用,用个人账户的盈余补给统筹账户,就不会存在养老金缺口。持这种看法的人并没有理解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的区别。统筹账户是国家和企业提供的基本养老保障,个人账户是根据个人工资上缴,每个人上缴数量不一,将来所领金额不一,个人账户体现了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其资金不能混同于统筹账户。

  我国现行退休年龄源于上世纪50年代《劳动保险条例》的规定:男职工年满60周岁,女职工年满50周岁(管理技术岗位55岁)。不同行业对退休年龄的偏好不一,现实情况是高级知识分子退休后返聘的情况比较普遍,近期西南石油大学就通过一项新的规定,教授返聘最高年限为男性75周岁,女性70周岁。

  既然高校、中科院等知识密集型单位的延迟退休已经成为惯例,将其纳入正式的“弹性退休”制度是规范管理的必然。一方面,我国男女不能同时退休的弊病也可以在这次“弹性退休”制度中作为改革突破口。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恩多曾表示:“5个女科学家推后5年退休,相当于国家培养出一个博士。”去年,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发布了“退休年龄问题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差别年龄退休政策,影响女性教育的投资、女性从业者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造成女性人才的严重浪费和流失。

  从我国人口发展规律看,人均寿命延长和人口老龄化是必然的趋势。1990年我国人口预期寿命为68.55岁,2000年我国人口预期寿命为 71.40岁,《劳动保险条例》规定出台时我国人口预期寿命虽没有确切数据,但可能只有五六十岁。另一方面,各地区人口寿命不一,2000年上海人口预期寿命已经达到78.14岁,西藏最低为64.37岁。2010年人口普查结果还未全面公布,但人口寿命延长的基本趋势和地区差异的基本格局不会改变。因此,“弹性退休”制度也是符合区域不平衡的客观现实的。

  公众对弹性退休制度的另一个担心公务员延长退休年龄会增加公务员供养成本,而老干部实际上又没有真正履职。弹性退休制度在进行行业划定的时候,可以不包括公务员。

  弹性退休实际是退休年龄延长的过渡政策,弹性退休的“弹性”可以大做文章,既可以是在不同行业间的弹性,也可以是在雇主和雇员选择退休自主权之间的弹性。“弹性”的概念摒弃了以往“一刀切”的做法,是政策制定理念的进步。既然这项政策并不是要求每个人都延长退休年龄,那些不喜欢工作的人大可不必惊慌失措,而且这项政策对喜欢工作的人来说是利好。

  公众既不必对弹性退休感到恐惧,也不要逃避工作时间延长的时势。弹性退休政策试点、实施的时间表未定,现在正是大家调整心态的时候。(姜静)

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