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人保部已计划在2012年下半年启动有关退休年龄延迟相关系列政策的研究工作。由于养老金申领时点牵涉利益范围甚广,且管理权限复杂,短期之内成为现实政策的可能性不大,而人保部也将就此与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全国总工会等相关部门进行协调。(6月11日《中国经济时报》)
弹性退休制度再引热议,事出于顶层设计较为明朗的推进思路。从中央方面来说,人保部的表态从“全面审慎”到“逐步共识”,可见制度设计已然怀胎腹中;而就地方试点来看,继上海之后,深圳拟延迟领取养老金的《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养老保险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也将在数月后正式出台。加之社保亏空是个亟待破解的硬题——据国家统计局显示,2011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1.85亿,比重13.7%;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已有近半数省份养老金入不敷出,养老个人账户“空账”超过1.7万亿元——不难想见,沿袭欧盟或美国的弹性退休经验,也算是箭在弦上,与世界接轨。
说得更直白一点,延迟退休年龄,已经不是个“想不想”、“能不能”的问题,而是如何兑现为现实的必须。“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好处自然无需赘言,譬如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潘锦棠介绍说,曾有测算,延长退休年龄可以使我国养老金每年增加40亿、减支160亿元。简单说,多收三五年、少付三五年,财政压力会有天壤之别。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然而,我们也应当看到,“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并非真是个一本万利的买卖。神化延迟退休,迟早会陷入拆东墙补西墙的境地:一者,据2011年《世界卫生统计资料》,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3.0岁,其中男性为71.3岁,女性为74.8岁。与此相比,日本人的平均寿命则为83岁,澳大利亚的这一数字为82岁,美国人的平均寿命是78岁。很显然,延迟退休如果没有必要的收益年龄打底,难免陷入广种薄收的境地,从权益而言,性价比何在?二者,延迟退休必然带来就业岗位的延迟让位,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测算过,如果在全国实行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政策,每年可能会涉及上千万人,并由此导致年轻人无法进入这些岗位。一味延迟退休年龄,每年社会就业机会或会缩水30%左右。与此相关的,还有企业的用人成本问题,就业压力衍生的社会矛盾问题。
更重要的是,如果不能前置性解决好社会保障领域的公平症结,弹性延迟退休政策就可能异化为公共福利的又一块唐僧肉。养老金亏空的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国企等历史原因没有早早“蓄水”,另一则是社会福利的两极分化,公职人员等无本万利——于此而言,一旦这些问题不能解决,延迟退休就可能成为既得利益阶层的“吸金大法”,而民众分摊成本更为高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