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防暑降温,人们的固有观念认为,这是夏季才有的事情,其他季节与防暑降温关联度不大。确实,夏季温度高,防暑降温工作自然受到重视。我们知道,在中国,夏季从立夏开始,到立秋结束,一般只有三个月时间。然而,具体到一线生产实际环境,除了这三个月,在其他月份同样存在防暑降温问题。
这里的生产一线是指那些工作环境本身高温的生产线。譬如,汽车轮毂浇铸车间,各种机械零部件焊接车间,轮胎硫化车间等等。就说我熟悉的轮胎硫化车间,由于轮胎硫化必须高温蒸煮,温度高达170多摄氏度,车间内长时间处于这样的高温熏烤,夏季车间温度最高达45摄氏度以上,春季、秋季也有30到35摄氏度以上。
这就是那些高温一线生产车间的实际工作环境,换言之,夏季时,天气预报是35摄氏度以上,上述高温车间内温度已经远超35摄氏度,而天气预报是35摄氏度以下,车间内温度同样超35摄氏度。在春、秋季节,车间温度也多在35摄氏度以上。在这种环境下工作,实际上一年有至少7到8个月处于高温作业环境(35摄氏度以上),而不仅仅在夏季。
然而,据我在硫化车间上班的几位老乡说,他们的高温补贴只有三个月,每个月只有30块钱,从来没有因高温停产。其他高温时间,厂里除了供应桶装水,啥也没有。我不知道类似我老乡“高温权利”被虚置的情况多不多,但我知道,处于这种高温环境作业的工人有许多,如何维护这些一线工人的“高温权利”?这些高温车间的“高温预报”由谁来预报?如何监测、监管?是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均需要完善的法律予以保障。不管怎样,寄望企业道德自觉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