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稳增长契机撞开垄断大门

时间:2012-05-29 14:01   来源:羊城晚报

  5月26日,银监会发布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至此,已有六个部委密集出台文件,向民间资本敞开大门,除银监会外,国资委、证监会、交通部、卫生部、铁道部都在各自领域出台了积极政策。有专家称,这些意见使民间资本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多部门密集出台实施意见的背景,是今年2月国务院明确提出上半年制定出台民间投资实施细则的时限要求。显然,六部门按时交上了各自的“作业”。而国务院要求相关部门出台实施意见的背景是,虽然先后出台过两个民间投资“36条”,但民资进入很多垄断行业依旧处处碰壁。

  这次出台实施意见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给“36条”安上“腿”,让民资真正迈进垄断行业,撞开“玻璃门”。尽管这是一个可喜的进步,也值得期待,但需要看到两点:一是各领域的实施意见皆由相关部门单方面制定,并未公开征求公众意见。那么,这些实施意见就可能与民企的期待有一定距离。

  另一方面,针对各实施方案的文本,尽管有肯定,但质疑的声音同样不少。以铁路实施方案为例,有文章指出有多个“拦路虎”需要清除,比如,铁路系统是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一定价统一清算,民资没有任何自主权怎么会愿意进去?再如,民资进得去能否出得来?所有的质疑其实都指向同一个问题,即没有铁路系统体制改革为前提,民资怎敢轻易进去?

  也就是说,尽管六部门出台了实施意见,但所有垄断行业都需要深层次体制改革,比如限制垄断企业的各种特权等。如果没有改革来铺垫和开路,民资必然顾虑重重,望而却步。真正让民资碰壁的“玻璃门”其实是体制。只有改革先行,创造了适合民资生存的环境,才能真正进去。

  除了改革现有垄断体制、铲除垄断特权外,制度性反垄断必须见到效果。据悉,自2008年8月《反垄断法》正式实施至2011年底,全国地方法院共受理反垄断民事一审案件61件,审结53件,原告胜诉的“没有”。如果《反垄断法》不发威,显然民资缺少维权最有力的武器。至于最新的司法解释能否改变法律不彰,则需观察。

  此外,笔者认为民资进入垄断行业还有一个前提,即对垄断行业进行清晰定位和范围界定。就是说,垄断行业不妨一分为二,一部分改为公益化,以维系国家经济安全和民生稳定;一部分改为市场化,让市场充分竞争。换言之,把垄断部分压缩到一个合理的比例,给市场腾出更大的发挥空间,让民资自由出入,充分竞争。

  虽说各部门出台实施意见是为了交“作业”、兑现过去承诺,但在此时密集出台政策,却有了另一层深意,即在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打破行业垄断、发挥民资力量有利于国务院提出的稳增长。这是因为,民资不仅在解决就业方面贡献最大,而且在税收方面贡献越来越大,给民资的生存空间越大,其发挥的积极作用就越大,譬如增加就业、提高收入、促进消费,可有效拉动内需。

  要想不让经济增长下滑,信心比什么都重要,而打破行业垄断就是在给民资注入信心。因此,我们应抓住今年稳增长这一契机撞开垄断行业大门,让民资与国有资本一道带动中国经济走出阴霾。

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