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视同仁“道德建设”谈何道德

时间:2012-05-07 13:22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09年4月下旬,浙江浦江开展“道德浦江”建设活动,除省管干部、县委书记张伟亚等几名当地主要领导之外,每个18岁以上的浦江人都要建立一份道德档案。当时的设想是:“让失德者失利、提高缺德成本”。但是领导们置身于道德信息库之外,引起了当地部分官员的暗里质疑,最终不了了之。(5月4日《南方日报》)

  如今,社会道德体系存在问题,已是不争的事实,想尽各种办法来提高公民的道德素养,进而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也显得很迫切。可是,很多有关道德建设的尝试往往无疾而终,甚至成了笑柄,原因不是有关方面不重视,也不是组织方不努力,信心不足,而是在道德考量的问题上,没有一碗水端平,出现了各种特殊情况,比如领导置身其外。没有公平本身就是一件没有道德的事情,还谈什么重建道德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时下社会道德沦落至此也绝非一天两天,也不是一个人两个人造成的。说难听一点,社会道德如此尴尬,其实每一个社会人都有责任。在这种背景下,要想重建道德,自然也非一朝一夕之功,也不是一个人两个人或者单单是普通老百姓来努力。职能者、领导者也是这个社会的成员。既然,他们中某些人的很多举动,也曾经是导致社会道德黯淡的原因之一,那么在重建之中,他们自然也有责任与义务参与其中。

  比如,福建省罗源县一辆公务车撞到两名群众后,车上的人竟然见死不救,径自离开。还有,某地公务员打亲生父母等等……连应该起表率作用的一些职能者,尚且如此没有道德,凭什么单方面要求公众就必须要道德?如果领导干部不起模范带头作用,就算再好的经,也得念歪了。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光听到有人吆喝,却少见有涉及者主动迎合,由此衍生的种种后果,实在难以预料。

  有名言说:一个人除非自己有信心,否则不能带给别人信心;自己信服的人,方能使人信服。在拯救社会道德这个大课题面前,最先出的牌不该是建公民道德档案,而是观望公职部门是否已经有了令人信服或者足以征服公众的道德档案。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有的部门的一些决定和倡议,之所以引来一片质疑声,也许也该从自身找找原因,正人还是先正己,方能理直气壮。  

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