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比父辈更看重工作环境

时间:2010-02-26 14:05   来源:广州日报

  走近新生代农民工

  郑学政 想从事文学工作

  1987年出生的郑学政,脸色白净,染了头发,穿着黄夹克,和城市的年轻人没有什么区别。郑学政在职中学计算机,但从来没有做过与计算机相关的工作,印刷厂、玩具厂、电子厂、鞋厂,都干过,但是每次干的时间都不长,“活太累,工资太少。”

  “家里就一个孩子,没有经济压力。”虽然对生活和工作还比较迷茫,但他希望找一份和文学有关的工作,“中学时代的理想”,哪怕只有1000多元,也可以接受。

  黄金霖 不想一辈子在流水线上

  24岁的黄金霖显得有些老成,还有些流气,刚找到一家电子厂的工作,“是知名电器公司的分厂。”黄金霖在电子厂工作了五六年,是个熟练工。他找工作的原则是不找小公司,就找知名度大的公司,“福利、娱乐设施齐备。”

  黄金霖来自广西,“一年大约剩下一万多元,给家里一半。”在珠三角待久了,黄金霖想留下,却感觉自己的条件不够,“就我这点工资,恐怕待不久。”他希望能够掌握一门技术,当个技术工人,而不是一辈子在流水线上当个普工。

  万秀华 要边工作边进修

  从河南来的万秀华,身材高挑,在一溜的应聘者中相当显眼,应聘的是酒店前台。三年前,万秀华来广州到一家工厂工作,“太累了,加班时间又长,工资还低。”之后,她干过销售、采购、业务员和文员,“相比工厂,上班时间很正常,工作环境、待遇都挺好的,至少都有1800元/月。”更重要的是,“这些工作有前途一点。”

  在广州找工作的经历让万秀华深感自己学历过低,她打算先找一份工养活自己,然后边工作边进修。

  记者手记

  新生代农民工倒逼企业转型

  这个节后,全国各地到处都是招工难。而记者在人力资源市场采访发现,最难招的普工正是新生代农民工最不愿意去干的:一是普工的劳动环境差、工作时间长、工资水平低;二是他们自身素质的提高已使得他们有了更多择业的资本。

  虽然本次招工难出现的大背景是经济回暖,然而在背后更深层次的,是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廉价劳动力的时代或将一去不复返。

  也因此,改革开放以来一直红红火火、依靠廉价劳动力而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出路:要么被动承受人力成本的提高,要么转移到欠发达地区,要么转型成为资金密集型或者技术密集型企业。

  据专家预测,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2010年开始趋于下降,到2022年以后则大幅度减少。也就是说,劳动力结构和总量的变化所导致的用工短缺才刚刚开始,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的转型将任重道远。

共 4 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转到第  页 
编辑:马迪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