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看待“出口全球第一”

时间:2010-02-11 10:27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09年“中国制造”赶超“德国制造”,荣登全球出口“状元榜”。不过,海关总署最新发布的外贸数据显示,“出口冠军”未来的外贸形势并非高枕无忧。多种风险因素给2010年的外贸形势增加了诸多不确定性。

  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德国出口总额为8032亿欧元,相当于11213亿美元,比上年减少18.4%,少于中国的12016亿美元。中国的年出口额首次赶超自2003年就稳居“全球出口第一”的德国。

  这一消息并不令人意外。中国出口额多年来一直逼近德国,从去年三季度开始,包括世贸组织在内的国际机构都预期中国出口将全球第一。这说明,尽管同遭金融危机冲击,中国出口的下滑程度低于其他出口竞争国,所占全球份额也明显扩大。

  但有专家指出,中国出口夺冠有些“被第一”的感觉,主要原因是德国出口下滑幅度过大。受金融危机冲击,德国经济遭遇60多年以来最严重的衰退,这无疑拖累了德国的出口产业。尤其是德国出口的多为机械、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等,金融危机后,各国开工不足和去库存化显然限制了这类产品的需求。

  与此同时,“中国制造”的“吉芬商品”特性对中国出口形成支撑。“吉芬商品”是指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在经济繁荣时期能够为其他更高价格、效用更大商品取代,在危机时期却因其价格低廉而被更多消费者青睐的商品。中国出口以中低端劳动密集型以及中端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中间产品为主,在欧美消费者高端产品消费能力下降之后,价廉物美的中国产品成为首选。这也是去年下半年以后,中国出口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降幅明显收窄的原因之一。

  但是,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今天,“全球第一”对中国出口而言也意味着更多的压力。

  “出口状元”往往是贸易保护主义最大受害国。2009年中国遭受到各种贸易保护主义的案子有116个,涉及金额达127亿美元。当前,各国政府经济刺激方案中“公共投资”和“拉动消费”的子弹渐渐打完,转而提出要扩大出口来促进经济增长。比如,美国近期大张旗鼓地提出扩大出口的战略,并将中国和亚洲市场作为进军目标。贸易对手竞争加剧意味着2010年中国面临贸易摩擦的压力将大增。

  因此,中国出口能否延续2009年末的回升态势有待观察。海关总署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尽管2010年1月份出口同比增长21%,但环比下降16.3%。2009年下半年欧美市场出现需求回暖的迹象,但近期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会否扰动欧美日等经济体的复苏轨迹,中国出口市场能否稳固,仍存在诸多变数。

  目前中国出口仍未摆脱“大而不强,大而不优”困境。在出口贸易国际产业链分工领域,中国制造处于初始原材料供应国与最终消费产品生产国之间,受着两端利润的挤压。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认为,中国出口规模处于世界第一,是就总量而言的。中国出口的产品结构还需要优化,中国产品出口背后的自主创新能力还需要加强,中国出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需要提高。由此可见,中国出口夺冠的同时,需保持十分的清醒。 (卢铮 )

编辑:马迪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