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国标”成为立顿“挡箭牌”

时间:2012-04-26 15:25   来源:经济参考报

  24日,一家境外环保组织发布的报告称,全球销量最大的茶叶品牌立顿在中国销售的四种产品样品——红茶、绿茶、茉莉花茶和铁观音袋泡茶,被检出17种农药残留。报告显示,农药残留量虽然符合中国国标,但其中7种未被欧盟批准使用,1种超过欧盟限值,立顿涉嫌在中欧设双重标准。

  对此,网民纷纷表示,立顿在农药残留方面搞双重标准,在中国销售的产品拿到欧洲区是不合格的,这对于中国的消费者是不负责的。也有网民表示,立顿在拿国家标准做“挡箭牌”,因此最理性的建议就是修改中国茶叶的国家标准,使其向欧盟标准看齐。

  “双重标准”为哪般?

  网民“夏天”认为,很多消费者之所以选择立顿,是信任它的世界级品牌,原来一直以为欧洲人民喝着放心的,我们也就放心了。可是真没想到还会出现国内外标准不统一的现象。作为全球销量最大的茶叶品牌,立顿一边在全球宣扬其健康、时尚形象,一边却给不知情的中国消费者“多加”高毒违禁农药,感觉自己的“知情权”受到侵害。

  网民“邱吉尔hero”表示,立顿自己宣称只采用国家批准使用的杀虫剂,使用最少量的化学药品,但事实证明,这些承诺都是空头支票。立顿的市场遍布全球,它很清楚这样的茶叶若是在欧洲,肯定是不允许出售的。也就是说,立顿正在将这些达不到欧盟要求的产品卖给无数不知情的中国消费者。

  网民“闵利达”认为,中国自己的“国标”也为立顿的农药残留提供了“理所应当”的借口。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国标”在某种程度上,却成了企业“不求上进”与“固步自封”的绊脚石。国标的宽松,使得茶企不愿意投入成本恪守产品质量。从茶叶的种植到制作、包装储存等环节,都应有严格的质量规程予以规范保障,莫让它们钻了空子。

  “国标”PK“欧标”

  网民“恰恰恰”表示,究其风波原因,主要是该环保组织引用了欧盟标准,而立顿说的是中国 的“国标”。事实上,和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相比,我们现行国家茶叶卫生标准中农药残留限量指标明显偏低,涉及农药种类太少,且未将茶园禁用农药限量指标列入其中。在登记允许使用的600多种农药中,只有不到30种农药有针对茶叶的残留标准。

  署名“彭扬”的博客文章表示,该报告遭到国内众多茶企的反驳和业内专家的质疑,也主要是 因为其对照的标准并非“国标”,而是选取了更为严苛的欧盟标准。如按照“国标”,噻嗪酮的最大残留限量为10mg/kg,以此标准来衡量,被调查的9个品牌的所有茶叶样品,噻嗪酮残留含量最高的是一种茉莉花茶,为0.3m g/kg,农药残留远未超标。但是,若依据欧盟标准,噻嗪酮含量已经远远超标,欧盟对这一农药残留的最大限量定为0.05mg/kg。

  网民“真yemen”也表示,这其实是一场茶叶“国标”与“欧标”间的PK。其实,以前茶叶的国标,要严格于欧盟标准,但到了2005年,为了扩大出口规模,国标进行了技术修订。正是这次修订,使国标“大踏步地后退” ,甚至低于欧盟规定的标准,也导致近年国内茶叶重金属超标、农药残留问题大幅增加。现在,虽然业内专家和企业都不认可该报告,但事实却是,我国的茶叶贸易出口呈下滑之势,尤其是随着欧盟等国家和地区不断强化出口检测标准,严格限制农药最低限量标准后,国内茶叶出口已经受限。

  莫让“国标”成了挡箭牌

  不少网民认为,中国茶的品质和工艺本应是标准制定的世界榜样,但目前的“国标”过多地体现出企业的利益,而忽略了消费者的高标准需求。不少网民建议,监管部门和茶企应该提高质量意识,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同时,还需加快相关标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署名“许孙鑫” 的博客认为,以发展的眼光来看,中国市场迟早要向发达国家的市场看齐,包括有关行业的国家标准、市场监管等方面,不可能老是戴着“中国特色”的帽子而降低对企业的要求。尽管消费者可能无奈于某些市场管理制度,茶企也可以拿“国标”做挡箭牌,但消费者可以选择远离在中国生产的产品。

  也有网民表示,值得我们担心的不只是现行国家标准的低要求,而是一些茶企总拿国家标准做挡箭牌,总认为在消费者面前可以理直气壮,这就是不求上进的可怕表现。在此次事件中,包括立顿在内的数个品牌拿国家标准说事,居然没有一家企业表态将采取一切措施向欧盟标准看齐,例如开辟新茶园,采用真正无毒和低毒农药,从源头做起确保茶叶的食品安全。

编辑:王君飞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