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理财扎堆信托求生存 中介式经营引质疑

2012-11-06 09:28     来源:北京商报     编辑:王伟

  随着券商等“正牌”代销渠道的扩容,第三方理财曾被认为进入了发展的“死胡同”,然而,近段时间,因信托业务的受捧,这一队伍反而在悄然崛起。那么,你在理财时会选择它吗?据记者近日的调查了解,因该行业一些“硬伤”难除,第三方理财的未来之路仍难言乐观。

  【现象一】

  第三方崛起蜂拥卖信托

  今年下半年以来,因股市、基市、楼市等投资市场的不振,市场资金更倾向于偏保守、稳健的理财市场,使得北京、上海、广深等地新近冒出了很多从事第三方理财的中小公司,被业内称为“草根第三方”,这其中还包括一些原从事代客理财等资管业务的私募转型。

  据有关机构的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在国内注册的第三方理财机构已超过千家,若再加上间接从事理财咨询的公司,逾万家都是比较保守的数字。

  现在来看,第三方理财市场似乎并未像此前业内预计的受券商等代销品种的扩容冲击而进入“死胡同”,但不可忽略的是,它时下的发展与“天时”、“人和”密不可分。

  近年来,包括好买基金等一些大型公司在内,第三方理财普遍的经营策略是以“代销”信托产品为主,同时辅之以私募一二级市场产品,部分拿到基金第三方销售牌照的公司还可以代销公募基金。据悉,信托产品的配置比重常占它们所有经营业务的七成以上,而大部分第三方理财的盈利点也就在于此。

  今年,信托产品,特别是高收益的基建类信托,尤其受到投资者欢迎,一日售罄的情况时有发生。而新兴起的草根第三方就是看好了这个“商机”,美其名曰“理财咨询”,实则纷纷当起了中介。

  日前,上海一家小型第三方公司的营销员小陈告诉记者,老板凭着与信托公司的“关系”拿到了一些产品“代销权”,于是注册了公司。由于产品较好,他们几个营销员只需待在公司里等电话即可,当然,公司之前做好了网站和搜索引擎的推介。他说,即使银监会规定“信托公司不得委托非金融机构推介信托产品”,但第三方理财却可以向信托公司推荐合格投资者,因此目前大多数第三方的盈利模式还是靠返利佣金。

  【质疑】

  中介式经营能否长久?

  第三方理财,本是指那些独立于银行、保险、券商等金融机构,能够独立、客观分析客户财务状况和理财需求,判断他们所需的投资工具,并提供综合性理财规划服务的机构。它的重要之处和定位在于,弥补了国内金融机构分业监管下,对投资者所需的整体财务规划的不足。

  “从目前第三方理财的生存状况看,业务偏重于营销,反而忽略了最该重视的服务性定位,这样舍本逐末的做法注定难以摆脱夹缝中生存的局面,而缺少自我优势支撑的公司最终难免走向死亡。”这是小陈工作了3个多月后对第三方理财的认知。

  东方华尔金融咨询总裁、著名理财师刘彦斌也不看好这个行业。他说,一方面,一旦金融机构具备了自行销售产品的能力之后,就不再需要第三方理财;另一方面,第三方理财机构现在很混乱,从业者大多不专业,高收益的背后都有着巨大的风险,那些标榜高回报的房产、矿产信托,都有无法收回的可能,未来这个行业肯定会面临一次大洗牌。

  单纯在信托方面,据记者了解,竞争压力下,今年产品的获取也明显比去年难,好的信托产品都内部消化,抑或直销或给券商代销了;而返利佣金更是大幅下降,即便是大型机构也较去年下降了20%左右。

  【现象二】

  谋求“主动权”自发产品

  小陈告诉记者,他们的老板倒是不失信心。他认为,即使不能直接代销信托产品,返利佣金的比例也越来越小,但第三方理财还是会不断找到新的盈利方式。

  昨日,这位私人银行出身的老板在电话中向记者表示,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在美国60%的理财市场份额被第三方理财机构占据,而这个数字在澳洲是50%,在中国香港也有30%,但在内地却不到1%,因此,这个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在被问及信托公司直销越来越多,券商、基金专户等均被允许销售信托产品,会对这个行业造成多大冲击时,他说:“反而可能会提供更多推荐客户的机会。目前财富管理行业的现状是,优质信托产品是靠秒杀获得的,客户经常抱怨没有买到产品,销售渠道拓展后,这种供求紧张的格局或将得到优化。而第三方理财是金融超市,批发后零售;券商、基金、银行则是代理商或中转站,他们不会热衷于零售。”

  不过,诺亚财富研究部的负责人表示,第三方理财的确不能仅仅依靠代销信托产品过活。事实上,目前金融领域的变化,及行业竞争的加剧,已经导致第三方理财两极分化,倒逼有实力的第三方理财公司转型。

  据记者了解,新近还有一项变化是,有第三方理财已开始积极介入信托产品的上游开发,以获取产品销售的先发优势。近期,不同于过去第三方理财采取FOF(基金中的基金)为主的信托产品模式,普益财富、朝阳永续都已通过有限合伙制的形式发行了自己的产品。也就是说,通过这种方式把信托门槛降低,又做到合法合规,让可投资资金在30万元以上的客户可以享受到百万元以上资金的投资机会。

  【质疑】

  第三方理财成监管灰色地带?

  近日,有PE人士在微博中称:“目前,有的PE公司‘空手套白狼’,找第三方理财募资金,回扣达5%。如果投资者遭到损失,这种情况怎么办,如何监管?”

  据悉,由于第三方理财的产品涉及银行理财、基金、信托、保险、私募等多个种类,这种类似理财产品超市的混业经营模式,涉及银监会、证监会、发改委等多个监管部门,因此,目前还没有一个监管部门愿意主动牵头去全面接管,即国内的第三方理财市场现处在一个监管缺失的状态。

  对于客户而言,缺乏监管意味着缺乏可信度。事实上,这种情况下购买第三方理财产品的确存在很大风险。假设第三方理财公司的产品发生亏损,按照惯例,他们理应承担责任,但目前没有部门监管,投资者可能到时投诉无门。

  第三方公募基金销售牌照是当下第三方理财机构纷纷力争的,原因就在于业内将其视为纳入监管的一种标志。朝阳永续负责人廖冰认为,实施监管对于第三方理财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可使第三方理财机构成立的门槛相应提高,专业性得到进一步加强;还能使一些钻监控空子的第三方理财机构受到打击,有利于整个行业的茁壮成长和资本市场的稳定;对于普通投资者尤为重要,能使他们更放心地投资。“规范和监管可以帮助这个行业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也势必带来新一轮的洗牌”,他说。(商报记者 王丹/文 宋媛媛/漫画)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