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农产品大幅上涨
农副产品上半年大涨 下半年或集体趋稳
上半年,全国居民普遍感受到荤菜价格上涨较快。据国家统计局7月4日公布的“50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变动情况”显示,6月下旬,主要食品价格上涨范围较上中旬有所扩大。数据显示,6月下旬猪肉价格与5月下旬相比,涨幅达到15%,猪后腿肉价格已经突破每斤15元。根据商务部统计,全国猪肉批发价格较年初上涨了30%,同比涨幅近8成。不过,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唤起了养殖户的养殖热情,补栏意愿持续增加。因此,到下半年全国猪肉供应量有望快速增加。
除了猪肉,其他居民主要食品价格也在上涨。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4月下旬至5月下旬,全国鸡蛋价格出现快速上涨。全国鸡蛋日均价环比上涨9.8%。6月之后价格开始回落。多位个体经营者向记者表示,由于肉蛋价格持续上涨,近期肉蛋销售量明显下降,总体利润反而不如前几个月。
如果说肉蛋价格上涨符合固有的周期规律。淡水鱼价格上涨则显得有些意外。去年底至今年6月,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大规模的旱灾,洞庭湖、鄱阳湖、洪湖等几大淡水湖水域面积大幅缩减,对淡水养殖业造成了严重冲击。过去相对平稳的淡水鱼价格今年以来涨幅超过40%。据多地数据显示,鲤鱼价格从往年的5-6元/斤上涨到11元/斤,鲫鱼从4元/斤上涨至9元/斤,价格翻番。而白鲢、黑鱼等品种的涨幅超过了30%。上海、浙江等地河虾价格较今年春节上涨5-6成。
此外,记者调查了解到猪肉价格持续上涨过程中,鸡肉消费的替代因素渐渐显现。6月底,全国白条鸡价格达到了15元/公斤,较去年同期上涨了25%左右。
下半年农产品宽幅震荡概率较大
对于下半年的走势,宏观面和供需面还是起主导作用,宏观经济形势、农产品生长天气和作物收成情况是影响市场的主要因素。
国内紧缩宏观政策或许有些松动,但欧美市场在通胀压力下将步入紧缩周期,整体宏观面对商品市场略微偏空,农产品市场依然面临国家物价调控的压力。三季度白糖、棉花是消费旺季,在消费旺季炒作下,白糖、棉花将季节性走强,但达到前期高点的难度较大,在四季度随着新季作物的上市,白糖、棉花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天气是三季度豆类油脂市场的主导因素,美豆种植面积总体变化不大,天气利好则使豆类期价面临回调压力,天气不畅则使豆类价格大幅拉升,四季度随着美豆收获上市,作物美国主导国际大豆市场的定价格局,豆类油脂将迎来季节性上涨的行情。
总体来说,2011年下半年农产品是一个宽幅震荡的行情,在全球农产品供需逐步向宽松格局发展的情况下,农产品市场创出历史新高比较困难,但因为天气、消费等因素的炒作下,市场存在很多阶段性的多空炒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