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不久前召开的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再到日前银监会召开的2013年全国银行业监管工作会议,无一不对“风险防范”给予了重点关注。
“按照一般经济发展规律,经济向好时,也是金融运行比较平稳、不太容易发生风险的时期,可今年以来,尽管经济形势企稳见好,但管理层三令五申地对防风险问题不断进行提示和明确,这主要与当前依旧复杂的经济形势有关。”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可以说,对于我国经济金融发展,今年的关键词依旧是‘复杂’,一方面在延续经济形势起步回升的良好势头;另一方面又要积极防范经济过热的潜在风险,使得中国经济发展仍能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
采访中,业内人士分析了今年经济形势的复杂性:从国际上看,全球经济还将延续缓慢增长态势,外需总体较为疲软,同时主要发达经济体主权债务问题的不确定性仍很大,“财政悬崖”、“无限宽松”等增加了国际经济形势的复杂性。从国内看,2013年我国面临政治周期与经济周期的叠加,在这种情势下,尤其要注意防止“一哄而上”的状态,积极关注货币信贷总量调控压力较大和可能由此引发的一些潜在风险点。
2013年需进一步警惕通胀风险。从全球范围看,中央银行普遍都以维持物价稳定和金融稳定为主要目标,而货币政策则更加直接地关注于物价水平稳定。我国经济目前尚处于“转轨”期间,需要更加关注经济过热和通胀问题,并始终把防范通货膨胀风险放在突出的位置上。2013年,受劳动力成本、资源型产品和部分不可贸易品价格存在趋势性上涨压力等影响,当前物价对需求扩张比较敏感,加之全球量化宽松加码,需要关注需求回升与外部输入性因素叠加造成的物价反弹,同时物价、房价上涨压力仍然存在。通胀压力开始显现,使得通胀风险成为今年货币政策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2013年还需关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等潜在风险。有专家分析认为,随着近期地方政府投资增加,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可能迎来新一轮扩张。同时,在流动性充裕、融资方式多元、融资成本降低的背景下,一些企业加杠杆的动力会增强,其杠杆率可能在目前基础上进一步升高。但是,随着前几年发放的贷款陆续到期,企业还款压力可能增加,要密切关注银行不良贷款可能上升的问题。此外,近年来表外理财、银信合作、银证合作等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迅速,风险也需进一步关注。近日召开的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明确要求,要加强金融风险监测和排查,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进一步健全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体系,完善风险防范处置应对预案。
银监会主席尚福林也强调,当前对平台贷款风险,继续执行“总量控制、分类管理、区别对待、逐步化解”政策,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支持符合条件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的合理融资需求;对房地产贷款风险,要认真执行房地产调控政策,落实差别化房贷要求,加强名单制管理和压力测试。对企业集群风险,要加强监测,分门别类采取措施进行防范。对产能过剩行业风险,要坚持有保有压,确保风险可控。此外,在严控表外业务关联风险方面,要严格监管理财产品设计、销售和资金投向,严禁未经授权销售产品,严禁销售私募股权基金产品,严禁误导消费者购买,实行固定收益和浮动收益理财产品分账经营、分类管理。重点防范民间融资和非法集资等外部风险向银行体系传染渗透。
2013年还需进一步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有专家称,国际资本的流动将使发达国家宽松货币政策向全球溢出,全球流动性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过剩局面,这一方面将加大全球通胀和资本泡沫风险;另一方面也将使新兴经济体面临较大的国际资本流动冲击。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对跨境资本的监测,积极做好相关应对工作。
未来,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走向的复杂和多变,宏观政策调控将更加强调针对性和灵活性。有业内人士指出,具体看,要以人民币国际化为导向,推动金融体系改革与发展;要加强地方财政与债务约束,防范公共部门风险;推进金融发展与产业相结合,推动产业转型与升级;还要继续完善宏观金融风险管理制度,建立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评价与监测机制。
2013年要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控物价、防风险”的关系,在货币政策操作上,需要继续保持流动性合理适度,引导货币信贷平稳增长。继续根据国际收支和流动性供需形势,合理运用各种流动性管理工具组合,调节好银行体系流动性。要着力促进信贷资源的优化配置,积极助力经济结构转型。此外,还要发挥好宏观审慎政策工具逆周期调节的作用,发挥再贷款、再贴现保障银行体系流动性供给和支持信贷结构调整的功能。牛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