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蔚华:加速转型赢得未来

2012-05-07 10:34     来源:金融时报     编辑:范乐

  日前,招商银行举行了一系列活动庆祝建行25周年。从几乎“白手起家”到我国银行业创新和服务的领先者,“转型”贯穿了招行发展的历程。然而,中国今年正处于社会转型、经济转轨、观念转变的关键历史阶段,银行业面临的经营环境正在和即将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从2004年开始的8年时间,招行已经将“转型”战略推进到了第二个阶段,总结经验成败,招商银行对于转型有了怎样的认识?转型实践应该怎样坚持?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近日接受记者采访,再次谈起了转型。

  记者:“转型”是招行取得今天成就的秘诀,而您曾经在许多不同场合提及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去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未来几年是中国“十二五”规划全面实施的时期,随着经济转型、社会转轨,银行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将发生深刻变化。您认为,这些变化将怎样影响银行的转型战略?

  马蔚华:对银行业来说,一个重大影响是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将逐步趋缓。我国政府提出要在“十二五”期间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从重速度、重规模向重结构、重质量、重效益、重民生转变,并在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经济增速预期目标设定为7.5%这一近八年来最低水平。经济增速趋于放缓,一方面将导致企业和居民的有效信贷需求趋于减弱,使得商业银行长期赖以生存的以经济高增长带动信贷高投放、以信贷高投放促进经济高增长的经营环境渐行渐远;另一方面将促使经济结构调整加速推进,随着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政府的金融监管政策和信贷政策将随之发生重大变化,进而对银行信贷投向、结构及质量构成深刻影响。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另一重大挑战。2011年以来,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悄然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将对商业银行构成很大的盈利与风险压力。一方面,银行存贷利差将急剧收窄。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不仅意味着利差缩小,而且使商业银行面临逆向选择、重定价、储蓄分流、债券资产缩小等诸多风险,甚至引发银行倒闭现象。由于我国银行业收入来源的80%以上依赖于存贷利差,且风险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利率市场化改革对我国银行业而言,可以说是一场生死考验。

  另外,金融脱媒态势也将为我国银行业带来深刻变革。近年来我国直接融资市场发展很快。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累计发行各类债券2.04万亿元,股票市场累计融资8248亿元,私募股权市场新募集金额增长41%,民间借贷总额超过3.8万亿元。国际经验表明,随着直接融资市场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将面临金融脱媒的严峻考验。脱媒使银行同时面临负债和资产两方面的去中介化,并使得传统的利差收入比重不断下降,进而引起银行经营业绩的恶化。此外,技术性脱媒也正在加速,目前国内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业已达101家,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连续五年增幅保持100%,现已突破2万亿元。总之,金融脱媒时代的到来,使得银行作为社会融资中介和支付中介的地位面临严峻挑战。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