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兆丰:“民间金融” 绝不是吴英那样的

2012-05-07 09:19     来源:金融时报     编辑:范乐

  吴英案如此牵动人心。卷入吴英案争论的,不仅有法学界、经济学人士,还有众多学者、企业家、普通民众和媒体。中国正处在金融改革的关键时期,吴英案通过的广泛争论,可以使社会对于中国金融改革达成一定共识。近日,就吴英案性质的界定、吴英案与目前所倡导的搞活民间金融有怎样的本质区别等问题,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与法学院合聘研究员、经济研究中心联席主任薛兆丰。

  记者:吴英案历时5年之久,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日前由最高人民法院作出裁定,驳回浙江省高院的死刑判决发回原审法院重审。怎样界定吴英案的性质?吴英有没有诈骗?

  薛兆丰:“庞氏骗局”是20世纪最典型的骗局之一,是金字塔传销的模板之一,许多骗术都是从庞氏骗局衍生而来。根据维基百科的定义:庞氏骗局就是靠借新债还旧账,而不是靠实际盈利来还钱的运作。它通常靠超高回报来吸引新的投资者,而这些回报通常是短期还款,它要么高得不正常,要么持续得不正常。这种生生不息的回报需要不断增长的现金流来维持。

  从公开的案情看,吴英明显有组织庞氏骗局之嫌。理由有二:一是吴英曾指示帮助其集资的人:什么条件都能答应,只要能拿到钱就行。根据公开报道披露,吴英借贷时许诺的高红利折算成年息达到100%以上。吴英在庭审中也承认,她向林卫平等人所借资金年回报率至少在50%以上,部分达到100%。到后期资金链出现问题时,甚至出现3个月的利息达100%,即使不算利滚利,年息也在400%以上。

  二是吴英在举债时,刻意隐瞒实际亏损,并一再履行承诺,使人误信其盈利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吴英确实有实业投资,但这些实业的盈利能力不足以承担上述高利率。实际上,当吴英的经营出现亏空后,还款就越来越多地依靠她所构筑的资金链条,即利率高得越来越不切实际的新贷款。

  记者:有人认为,吴英案的出现,凸显我国金融改革滞后与市场经济发展的矛盾。由于严格的金融管制政策,特别是对利率的严格管制,商业银行不能对有贷款需求的、不确定性较强的小微企业等群体的贷款采取“以价补量”的策略提高风险补偿能力,造成对小微企业的挤出效应,小微企业只能求助于民间资本。您怎么看?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