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山南:民主改革50年财政收入增长370倍

时间:2009-04-20 10:00   来源:新华网

  民主改革50年来,作为藏民族发祥地的西藏山南地区经济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008年,全地区财政收入达2.49亿元,是1959年的370.5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3305元,是有最早记录的1975年的31倍;生产总值达39.89亿元,是有最早记录的1990年的14倍。

  17日在拉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西藏山南地区行署副专员桑布表示,民主改革50年,是山南地区农牧区经济取得长足发展的50年,是第二、三产业飞速发展的50年,是基础设施极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面貌日新月异、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50年。

  据介绍,去年,山南地区农牧林渔业总产值达6.8亿元,是1959年的28倍;粮食总产量达14.64万吨,是1959年的5.2倍;粮食单产达446.5公斤,是1959年的5.4倍;油菜子总产量达1.21万吨,是1959年的24.7倍。粮油肉产量不仅实现了自给,加工产品还远销外地。

  民主改革50年来,山南地区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目前,山南全地区电力总装机容量达4.38万千瓦,仅2008年发电量就达1.3亿千瓦时,是1965年发电量的167倍,全地区80%的家庭、77.6%的人口用上了电。全地区公路里程从1959年的942公里增加到去年的5779.6公里,12个县中有9个县通了油路,所有建制村全部通公路,86%的建制村通了电话。

  作为传统农牧区,山南地区的第二、三产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已投资建成了电力、采矿、建材、农具修配、汽车修配、水泥、印刷、食品加工、制药等企业,培育形成了藏药、藏毯、氆氇、水晶石等特色产品。全地区24个建制镇,非农业人口比例由1959年的不到1.1%发展到去年的12.2%;2008年工业总产值由1959年的1000元提高到去年的7亿元;去年全年接待游客5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9亿元。

  据统计,山南地区总人口由1959年的17.2万人增加到现在的33万余人;人均寿命由和平解放初期的41岁提高到现在的67岁。去年,人均粮食占有量达504公斤,是1959年的3.3倍;人均储蓄存款达到4900多元,是1959年的2200多倍。

  教育事业方面,目前山南地区基本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入学率分别达到99.4%、98.3%、61%。义务教育阶段的农牧民子女实行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的“三包”政策。 (记者涂洪长)

编辑:陈叶群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