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语十八大)小康路上不能拖后腿——甘肃临夏一个东乡族村庄的新期盼
“村庄变美了,生活变好了,致富路上还不能松劲。”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夕,北庄湾村的东乡族群众表达了继续奔小康的决心,同时期盼中央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
北庄湾村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北部,是一个东乡族聚居的村庄,这里山大沟深,干旱少雨,种地务农,是北庄湾村人世代生存的基础。
近些年来,在党的惠农政策扶持下,通过外出务工和发展养殖,北庄湾村正快步甩掉“穷帽子”。
“今年庄稼不太好,但两个儿子打工收入还可以。”秋日太阳照在院子里,暖烘烘的,一年还没有到头,北庄湾村苏家社农民马成虎就已经开始盘点收入。
“10亩地,7亩种成了洋芋,上半年天旱,下半年雨多,一亩地只能收三四百斤洋芋,好在两个儿子能干,打工收入有1万多元,这样下来,一年到头人均收入也有3000元。”
马成虎家的5间上房是3年前在危旧房改造项目中新盖的,白墙红瓦,十分漂亮,离新房不远处,还保存着原来全家人住的土窑洞。
北庄湾村现有8个社168户914口人。同马成虎家一样,过去由于条件艰苦、务农收入低,村里人住的不是低矮的土房就是昏暗的窑洞。
“过去连一片瓦都见不到,现在到处是红瓦房,整个村庄都变美了。”赵国俊说。
居住条件的变化只是北庄湾村近年来的变化之一,赵国俊在北庄湾村当党支部书记已经近30年,他亲历了北庄湾村的巨变,认为过去的“五难”已经基本得到了解决。
所谓的“五难”是上学难、看病难、行路难、住房难、吃水难,过去这些现象不光在北庄湾村存在,在整个东乡族自治县都比较普遍。
“北庄湾村过去没有学校,孩子要到5公里外去上学,如今村里有了一所完全小学,上百名孩子可以就近入学;村民过去得了病,基本都是扛着,现在有了合作医疗,一有病就拿着‘本本’上医院;过去村里的路,连个拖拉机都过不去,现在不光拓宽了,而且多数用水泥进行了硬化。”谈起北庄湾村的变化,赵国俊如数家珍。他说,全村的自来水管都已入户,目前正在引进新水源,今年年底全部都能吃上自来水。
“过去跟现在根本是没法比,从村里到户里,完全都不一样。”在北庄湾村,所有人几乎都有这样的感受,提起身边的变化,打心里感谢党的政策好。
但北庄湾村人也清楚,跟自己过去比,北庄湾村变化很大,甚至是巨变,但与发展快的地方比,差距依然很大。
“我们村有一半的农户在吃低保,全村人均年纯收入也只有2000多元,要全面实现小康,关键要解决增收难的问题。”赵国俊说。
近年来,北庄湾村人想增收的心愿很强烈,外出打工、发展养殖的人越来越多,其中外出打工的人占到60%。
“打工虽好,有的一天能挣上百元,但毕竟不稳定,我今年种了1亩畜草,想扩大养殖规模,就是缺资金。”马成虎说,他盘算来盘算去,在北庄湾村,前景最好的产业还是发展养殖,希望能得到政府扶持。
对此,在北庄湾村,很多人都有同样的认识,他们认为,农村要长远发展,必须依靠土地,走特色发展道路,东乡族人爱吃羊肉,也有养羊传统,发展养殖是最适合的方向。
“地种了很多年,收入增加不多,家家户户都在养羊,全都是小打小闹,要形成特色产业,还需政策进一步扶持。”赵国俊、马成虎说,党的十八大马上就要召开,他们充满了期待,希望退耕还林还草政策能进一步实施,同时期盼国家出台更多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特别是在脱贫致富扶持和发展产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