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成都7月23日电题:“不拿一针一线,做好一点一滴”——记空军六总队帮助灾区重建二三事
空军六总队在灾区重建过程中,从点滴做起,因地制宜,有求必应,既是群众的当家人,又当百姓的好助手,极大地支援了灾区的重建工作。六总队政委刘东豪说:“人民军队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但为人民做事要一点一滴做好!”
今年6月3日,空军六总队接到赴四川灾区开展灾后重建的命令后,迅即调整精良装备,集结技术专家型官兵,分别从湖南、广东、广西等地的6个分散点,以最快速度赶赴彭州市重灾区。
“到得越早,对灾民情绪稳定和恢复生产帮助越大。”经过75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后,6月6日晚,80名官兵带着价值2000多万元的救灾装备到达彭州龙门山镇。6月7日凌晨,官兵们不顾疲劳,冒着余震、泥石流和山体滑坡危险,经过4个多小时的奋战,在白水河上建成了一条长40米宽8米的简易路桥,进入任务区三沟村展开清理废墟、平整场地和修复道路工作。
在清理废墟过程中,官兵们发现多处废墟边有房主守候。一打听,原来他们是要捡回旧钢筋去卖钱,以补贴家用。六总队总队长吴和盛立即向参加清理的官兵下令:“我们眼前不是废墟,而是老百姓重建和生活的资金。要想办法拆出每一根钢筋来。”接到命令后,官兵们除了拆危房、清废墟外,还对水泥块进行破碎,让里面的钢筋脱落出来。每吨旧钢筋能卖3000元,最多的一户卖了1万多元。这些卖旧钢筋的钱解了灾区群众燃眉之急,也成为他们灾后自救的“第一桶金”。
村民代山燕在震前有一个年收入近20万元的“农家乐”,地震过后,30间房全部成为废墟,使她一度失去了重建家园的信心。六总队得知她的情况后,马上向她宣传国家的重建政策,组织人从废墟中帮助她清理出木材、钢筋和衣柜、衣物。
见识了机械化部队的威力和效率,群众纷纷排着长队涌入六总队驻地营区求助。六总队只好在墙上张贴出工作计划表来逐一安排。
地震过后,受灾群众生活条件艰苦,用水、用电、就医不便,文化生活单调。六总队专门在营区边上开辟场地搭建了一个便民服务站,开设了便民电视收看点、便民手机充电点、便民报刊阅读点、便民洁净水供应点、便民医疗防疫点,方便群众看电视、读报纸,及时了解党和政府的灾后重建政策;提供洁净水、搞好医疗防疫,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一站五点”受到驻地受灾群众的欢迎。
为了了解灾后群众生活的实际情况,六总队还专门抽调人手走村入户,帮助重建基层政权和恢复地方机构,理顺上下关系。
通过走村入户,和干部群众聊天,六总队的同志了解到不少老百姓在重建中不太愿意再盖钢筋水泥的房子。总队长吴和盛与三沟村党支部书记胡兴伦一合计,决定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盖木房子和竹房子,既抗震又符合山区特点,既满足了群众重建家园的要求,又为将来开展“农家乐”旅游打下基础。于是,军民共商的灾后新农村建设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
六总队在调查中发现,龙门山镇几十位孤寡老人失去了家园,镇中心幼儿园在地震中也全部倒塌。尽管上级没有下达命令,六总队还是主动请缨为灾区援建幼儿园和敬老院。
为让适龄儿童尽快入园入托、让孤寡老人老有所养,六总队官兵自发捐款4.9万多元,并募集了80多万元资金,克服烈日、暴雨等不良天气的影响,冒着山体滑坡和余震的危险,昼夜奋战,一个星期内完成了幼儿园和敬老院的修建。总工程师黄庆国天天坚守在工地,还时常拿起铲子亲自动手,干起了“技术含量不高”的苦活累活。他说:“我们要把最安全、最放心、最舒适的房子交给老人和孩子。”
进驻灾区一个多月来,空军六总队累计清理废墟45200立方米,拆除危房40200平方米,平整场地66900平方米,破碎混凝土清出钢筋162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