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世博告诉我们,和许多国家、地区比,我们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还要奋起直追
记者:您认为,我们办博这么艰辛的付出,最大价值在哪里?
俞正声:最大的价值就是让中国人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因为我们国家毕竟出国的人不是那么多,广大的群众,大多数没有出过国。在世博会里,各国不光展示了城市发展的理念,还展示了他们国家的一些古老的文明,一些现代的意识、观点,现代城市发展的情况。我觉得,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国外。特别是我看到很多时候,有一些农村来的人,兴致勃勃地排长队看世博,我心里感觉到很高兴,他们更缺少机会去国外。
7300万人次,大概有四五百万是境外人士,剩下全是我们大陆的人。有些场馆要排十几个小时,我很敬佩这些排队的人的耐心。它反映了什么呢?反映了我们中国人希望了解国外情况的一种热忱,他希望了解国外的情况。人,有好奇才有追求知识的动力;科研,往往从好奇开始。那么多的中国人,急迫地、忍受很长时间排队去看一些新鲜事物,这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一种向上的、开放的、希望了解新鲜事物的热忱。所以,这么多人看世博,表现出的这种热情,我觉得是社会前进的很大动力。
有一次,晚上6点多钟吧,我到石油馆那儿,有几位上海人,他们已经快入馆了,说早上9点排到现在。他们中一个男同志说,俞书记啊,这么排真受罪啊。我说“你别看这个馆了嘛,我就没看这个馆”,我现在也没看。他说“不行,我想看”。那几个女同志就说,“听说这个馆很好,我们一定要看。”他们的好奇和求知,我很感动。
记者:您觉得我们办世博,上海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俞正声:世博告诉上海人,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我们取得了很多的成就,但我们和许多国家、地区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们还要奋起直追。我们要改善我们的城市,要改进我们的生活。我想,这是世博会留给我们最多的东西。
记者:您一直提倡上海的领导干部们一定要去看一看城市最佳实践区,因为这是上海世博会的一个创举,一大亮点。大家去看了以后,确实也感觉很有收获。我不知道您对这个实践区的哪个案例特别感兴趣、特别有收获?
俞正声:我看那个汉堡馆就很不错。它是依据夏天地下冷,冬天地下热的原理,靠地源的这套热泵系统,来达到室内节能。马德里馆也不错,它门口的空气树,热空气上去,冷空气下来。这种东西,给我们很多的启迪。还有就是城市改造,把一个垃圾场变成了一个很好的公园,加拿大也有这种案例。我就在想,我们的老港垃圾场,将来应不应该成为一个面积很大、很好的公园呢?
当然,给我触动最大的是台北的垃圾分类回收的制度和减量的体系。台北的垃圾实行分类和减量化以后,垃圾的处理量大大减少。上海这个地方人口很多,垃圾处理会变得越来越突出。如果我们下决心,在“十二五”期间能够把垃圾减量20%,就是一个很大的前景。当然台北的办法实行起来,我们有难度,垃圾袋卖得很贵,你扔垃圾扔得多,每户的成本就高。群众接受不接受,上海应该用什么办法实行垃圾的减量化,需要我们研究。但是如果长期不解决垃圾分类和减量化的问题,大城市最后会变成垃圾中间的一个小岛。
总之,最佳实践区的很多东西,都给我们很多启示。在一些方面,我们是比人家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