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述评:海地重建的历史机遇

时间:2010-01-27 15:05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加拿大蒙特利尔1月25日电(记者张大成)强烈地震造成惨重损失的海地,其当前要务已转入灾后重建,国际社会为此群策群力。25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的关于海地震后重建的部长级国际会议绘制出了一张行动路线图。之前,有专家提出,应该制订一个海地版的“马歇尔计划”,还有人认为,应该成立一个“海地恢复基金”、或者成立一个“海地重建协调委员会”,等等。

  海地是一个面积约2.78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800多万的加勒比小岛国,风光秀丽。但多年内乱频仍,冲突动荡,这次强烈地震雪上加霜,使10多万人遇难,总统府等政府机关大楼倒塌,国家机构几乎瘫痪,更不要说普通百姓特别是穷苦人家的遭遇了。

  大灾之后,海地的复兴之路在哪里?

  人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输血不如造血。放眼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是单纯依靠别国的援助而获得发展能力的。灾后重建,海地面临挑战,也面临机遇。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海地曾是加勒比地区最富饶的国家之一,“你们可以重新成为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利用你们内心和头脑中的资源”。

  海地是哥伦布于15世纪开辟的首批美洲殖民地之一。1697年,法国和西班牙将海地所处的伊斯帕尼奥拉岛分割为法属西部(现在的海地)和西属东部(现在的多米尼加共和国)。为摆脱殖民统治,吃苦耐劳的海地人长期抗争,海地最终于1804年宣告独立,成为拉美地区的第一个独立国家,这个国家的人民有着不屈不挠的精神。

  为争取独立,海地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海地人被要求向包括法国、美国在内的多个国家支付金额巨大的所谓“补偿金”,这笔钱几乎耗光了这个新兴国家的所有“家底”,加之经济社会发展迟缓,海地逐步沦为西半球最贫穷的国家,目前76%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成人文盲率为47%。

  自独立以来,海地内乱不断。2004年海地前总统阿里斯蒂德被推翻后,联合国开始向当地派驻稳定特派团,但政局一直动荡不安。

  大地震以后,海地总统普雷瓦尔说,虽遭此劫难,但国家不会亡,人民不会亡。他对全球各国和地区以及民众向海地提供慷慨援助表示感谢。

  海地的命运应该由海地人决定。海地的重建工作应当由海地人作为主导力量。海地目前需要的是平等无私的国际援助、科学合理的援助机制,以及立即着手的实际行动。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应通力合作,无私奉献,切实帮助海地人构建起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人们期待海地尽快走上复兴之路。

编辑:焦莹莹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