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地震受灾民众在海地首都太子港的家乐福地区的一个临时帐篷里玩耍。海地当地时间12日下午发生强震,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新华社/法新
新华网太子港1月25日电 综述:海地震后重建靠“外援”也需凭己力
新华社记者栾翔 党琦 林杉
在12日经历一场里氏7.3级的强烈地震之后,海地包括首都在内的数个城市遭受重创。地震发生后第13天,人们在痛定之后,开始考虑下一步的重建之路。
24日,新华社记者探访了地震震源所在地莱昂加内。在这个主要从事甘蔗种植业的小镇,九成建筑被地震摧毁,人们栖居于田间临时搭建的帐篷里,生活似已恢复平静。在几个主要的营地,人们已经开始支起简易的灶台烹煮食物,将在河边浣洗的衣服晾晒于热带植物树枝上;孩子们奔跑在青葱的田间,欢笑不断;漂亮的姑娘们一时也不放松对美的追求,依然将发辫梳得俏丽,衣服穿得合体。
一看到记者,当地人就纷纷围上来,满脸是淳朴的微笑。对于记者的问题,大家争先用法语、当地克里奥语和略显生硬的英语回答。尽管语言和措辞不一,但关于“下一步怎么办”的问题,大家的意见却非常统一:等待。等待政府清理废墟,重启建设;等待国际援助物资不断到来,分发到人们手上。
联合国“蓝盔”部队中的斯里兰卡部队24日同美军合作,将自美国运送来的食品和水等物资分发到灾民手上。人们耐心地在卡车前排起长队领取物资,有人拿到自己所得的一份后仍不肯离去,央求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再给一份,“这不够,我需要更多!”美军士兵则用劝服和推搡双重手段,强令长龙般的队伍前进。
地震之后,人们将全部希望寄托在政府、联合国和国际社会的援助上。“问题是,每次运输的物资是有限的,并没有办法满足所有人的要求,”名叫米歇尔·华生的女海军陆战队员略显无奈地说:“我们不知道这次人道主义救援任务要持续多长时间,也不知道明天要去哪里分发物资。我所看到的是,人们有极大的需求,人们非常需要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