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在海地首都太子港,一名在地震中受伤的儿童等待转院。
海地政府22日下“逐客令”,要求在太子港机场航站楼和停机坪附近露营并搭建通信器材的媒体记者撤离这些区域,以确保机场“恢复正常秩序”。先前自由进出的各路记者,如今须先通过安全检查,才可获准进入机场,参加在那里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记者,一群海地震后第一时间奔赴现场的人,在救援过程中究竟扮演怎样角色?冒着生命危险发回报道及时反映灾民需求、帮忙赈灾工作?抑或争抢通信信号,添乱救援现场?
路透社赴海地记者22日记叙着这样的故事:有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名男孩受伤后,一直守护他直到救援人员赶来;还有记者抱着一名腿部受伤女孩飞奔下山,及时将她送到医生手中……
苦
过去10天,太子港市内许多酒店院外可见这样的场景:帐篷、发电机、海事卫星等通信器材堆满一地,各国记者手指在笔记本电脑键盘上飞舞抢稿件时效、信号不好时扯着嗓子与后方编辑通话、余震来袭时四散躲避……
海地震后,数以百计各国文字、摄影和音视频记者赶赴灾区,争分夺秒记录那里的一切。
身处海地的路透社记者凯瑟琳·布雷默说,十天来,自己的许多同行没换过衣服,饿了靠自带的饼干和花生酱充饥,困了就露天打个盹儿。为获得更稳定的网络信号发稿,许多记者干脆在太子港机场跑道附近安营扎寨,不断起降的飞机轰鸣声令他们连日几乎无法入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