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热点聚焦  >   抗战70周年  >   要闻  >   正文

88岁神秘译电员的抗战传奇

2015年08月12日 15:51:00 来源:新华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88岁神秘译电员的抗战传奇

  88岁女译电员黄梅接受新华网专访(新华网记者高立 摄)

   新华网广州8月12日电(记者 高立)他们是军队的耳朵和眼睛,掌握核心机密,他们慧眼识“天书”,被称作“电波猎人”,他们是神秘的译电员。

   还记得《人间正道是沧桑》中的林娥吗?或者《风声》中的顾晓梦?他们的工作如此重要而神秘,是抗日剧集里备受青睐的角色。然而,在现实中亲眼见识“真人版”译电员会是怎样的感受?日前,新华网独家专访了88岁的女译电员黄梅,为读者讲述抗战岁月里的那些往事。

   ——15岁秘密加入游击队

   黄梅1927年出生,广东中山人。在她只有三岁的时候,父亲就病重去世了,此后母亲带着她和哥哥过活,靠亲戚接济度日。然而,1938年日军入侵,家乡成了沦陷区,亲戚们的生活也艰难起来,没钱接济黄梅家,日子真是雪上加霜。

   黄梅可以说是在哥哥的影响下参军的。哥哥毕业后在学校里教书,家里度日艰难,就在学校里给黄梅找了一份打杂的差事。就是在这里,小小的黄梅开始接触《大众哲学》等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通俗读物,当时的她还爱看《家》、《春》、《秋》等现实主义作品。后来,她又通过哥哥认识了地下党。

   离开学校参加游击队之前,哥哥问她,“去打日本鬼子,要杀头的,你怕不怕?还去不去啊?”她回答,“我不怕,留下来我也是死。”这一年是1942年,黄梅15岁。

   “当时部队里都是十四五岁的小鬼。”黄梅说。

   1945年,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正式成立,黄梅加入珠江纵队。当时的她年纪轻、记性好,又读过书,所以就去学习无线电,开始了一名译电员的生涯。

   ——保护电台,像保护眼睛一样

   电台在部队里的作用至关重要,是重点保护的对象。“有了电台,地方的情况可以向中央汇报,中央有指示我们也可以及时收到。正是有了电台以后,珠江纵队的规模得以迅速扩大。”黄梅回忆说,当时是纵队的政委亲自管电台,每个人对电台都非常重视。

   “保护电台就好像保护我们的眼睛一样。”黄梅介绍说,当时除了联络台,还有一个新闻台,可以收到新华社的新闻,也有毛主席的指示。

   “我们当时属于保密单位,如果被敌人抓到就不得了,如果电台被破坏,部队就会受到很大的挫折。”黄梅说,总台力量比较强大,一般不会遭到破坏,但各个支队的情况就比较危险。据她所知,曾经有电台在广东新兴被敌人包围,突围的时候遭到了损失,一名机务员牺牲了。

   身在总台的黄梅比较幸运,至少安全比较有保障。然而,意外的惊险总是难免。她说,“有一次情报来的比较晚,敌人离我们只有几公里了哨兵才发现。当时正在吃早饭,首长马上命令大家转移到对我们有利的山头。等转移完,我们看到日本鬼子从另外一路上了山,能看到日本指挥官,腰上挂了一个长刀。”

   ——抗日胜利后转入地下

   说起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刻,当数抗日战争胜利的时候。在电台工作,黄梅是纵队里最早得知日本投降消息的第一批人。“好多个台都收到这个消息,我们当时好兴奋,整个宿营地里大家都跳跃起来。”她说。

   然而,很快乌云再次笼罩。“国民党要打内战,我们纵队要北撤,到山东去。当时有一部分人复员回家,被杀害了好多。”

   部队北撤后,黄梅和其他一些同志就转入地下,在香港分局工作。“当时的香港很混乱,到处有跟踪、破坏。”为了伪装,黄梅和同志们组织了一个表面的家庭,她是大嫂,家里还有其他表姐、侄女等。

   和一些影视作品中电台人员直接发报、收报不同,当时的工作有明确分工,保密规定也非常严格。一个家专门负责译电,另外一个家则专门负责发报,译电通过交通送到发报的地方去,单线联系。

   1949年解放后,黄梅先是回到广州,后来又调到中央办公厅,一直从事相关方面的工作。退休以后,她还不闲着,如今在广州地区老游击战士联谊会任职常务副会长。

   “我们老战士在一起,经常会回忆起以前抗战的日子。”黄梅说,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最近特别忙,很多单位找她了解抗战的情况。身在和平之中的人们不忘历史,她觉得很欣慰。(完)

相关阅读:

[ 责任编辑:王怡然 ]

原稿件标题: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王怡然

原稿件来源:新华网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