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热点聚焦  >   抗战70周年  >   要闻  >   正文

海外高度评价中国抗战胜利纪念活动

2015年08月12日 15:50:00 来源:人民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各地以及海外华人纷纷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举行相关活动,活动将以9月3日的宏大阅兵式达到高潮,由此也引起了海外各界的高度关注。海外专家和舆论普遍认为,中国举办抗战胜利纪念活动意义重大。

  抗战纪念 全球行动

  韩国《亚洲经济》评论说,这将是一次致力于中国同世界进行沟通、一道维护和平、共同发展的阅兵式。

  马来西亚总理前政治秘书胡逸山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

  俄中友好协会第一副主席库利科娃说,中俄两国坚决反对篡改二战胜利成果。纪念活动不仅能够教育两国年青一代共同铭记历史、增进友谊,也呼吁世界各国推进人类和平发展事业。

  根据之前的声明,中俄领导人将参加彼此的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预估俄罗斯领导人普京届时将出席阅兵仪式。事实上,在乌法峰会后,外交部副部长程国平就已透露上海合作组织六成员国的领导人将参加纪念活动。

  俄罗斯卫星新闻网8月5日称,捷克总统米洛斯·泽曼将接受中方邀请,成为将出席二战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的欧盟成员国总统。

  韩国KBS电视台、YTN电视台、纽西斯通讯社、《文化日报》等主流媒体纷纷对中国将举办抗战胜利纪念活动进行了报道。

  菲律宾《商报》用近半个版面报道了中国将举办抗战胜利纪念活动的消息;菲律宾《世界日报》在世界新闻版面,以置顶方式进行了报道。

  外媒瞩目中国阅兵

  美联社8月2日报道称,盛大的阅兵式将以空中表演为主,并展示中国的最新武器。

  新加坡联合早报7月4日报道称,在空中方队彩排中,包括空警2000、歼-15、歼-10、歼-11B、轰6K、武直10等新锐军机纷纷亮相,数量超过100架,规模直逼2009年国庆60周年大阅兵。

  美国彭博社6月23日称,解放军将利用此次阅兵展示出军事现代化。

  韩国纽西斯通讯社6月23日称,鉴于中国第二炮兵也将参加阅兵,因此中国最先进的“东风-41”战略洲际导弹有可能公开亮相。

  德国某媒体称,2009年的中国大阅兵曾展示52个中国制造的武器系统。以此推测,中国此次展示的武器预计更加现代化,甚至包括一些超级武器。

  韩联社7月22日报道称,中国已邀请韩国部队参加此次阅兵式。

  俄新网5月11日称,在中国三军仪仗队首赴莫斯科红场参加俄阅兵式引起轰动后,俄罗斯也将极其罕见地派军队赴北京参加阅兵。

  世界正视中国抗战贡献

  印度《经济时报》网站8月8日报道称,韩国仁川大学教授金智焕说:“中国的抗日战争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奴役其他亚洲国家的计划,挽救了数百万人的性命、捍卫了地区安全。”

  首批向西方详细介绍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学家、英国剑桥大学中国近代史教授方德万表示,中国抗战对整个世界来说意义重大,抗战使日本称霸亚洲的战略失败,以日为主的东亚秩序无法建立,抗战还帮助结束了西方国家的帝国主义。

  俄罗斯《独立报》网站5月17日报道称,有一个国家,在二战的胜利国中,它作战的时间最长,为胜利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只有苏联可以比肩。这就是中国。

  英国牛津大学中国中心主任拉纳·米特著书称,想正确看待那段历史,必然要承认中国是战时同盟国四大核心国之一,与美、苏、英三国地位同等。这段中国历史不仅是被遗忘的同盟国的历史,也是同盟国中受战争影响最大的国家的血泪史。

  《印度教徒报》网站8月8日报道称,澳大利亚交通部长马尔科姆·特恩布尔提醒澳大利亚民众,不要忘记中国在二战对日作战中发挥的关键性作用。他还表示,不应忘记中国是澳大利亚“最长久的盟友”。

  2014年9月日本的德间书店出版了仓山满所撰写的《军国主义才能救日本》一书。该书公然宣称:“放弃军国主义不会给日本带来和平,只有‘正确的’军国主义才能唤醒日本”。这一论调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视“修宪、强军”为己任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种种言行。比如,2013年9月25日,安倍在一次讲话中真情流露:“日本和平宪法存在局限,日解禁集体自卫权是为了把日本打造成一个‘积极和平主义’国家……如果有人想叫我右翼军国主义者,那就请便吧。”

  战前的日本军国主义回天无力,并不绝对意味着军国主义本身不能披上一层新的画皮在日本复活。只要安倍修改和平宪法,推动日本再武装的行动得不到彻底修正,日本将难以说服邻国解除对这一问题的高度警惕。

相关阅读:

[ 责任编辑:王怡然 ]

原稿件标题: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王怡然

原稿件来源:人民网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