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学不诚则学杂,处事不诚则事败,自谋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诚信是凝聚人心、使天下人团结一致的精神基础。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就必须向全社会渗透诚信理念,在贯穿结合融入上下功夫,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
诚信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春秋时,人们就以“诚”为美德;大思想家孔子提倡的“仁、义、礼、智、信”首次将“信”提高到人际伦理的原则高度。“一诺千金”、“童叟无欺”、“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等古训更是广为流传。战国时商鞅立木取信、曾子以诚信教子的故事,至今传为美谈。毛泽东同志多次讲到:共产党员应该“襟怀坦白,忠诚积极”,“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更是为诚信建设指出了方向。
诚信是人们所极力推崇的一种人格境界,也是社会交往中的道义保证。在现实生活中,它首先表现为人们在道德上的自我约束,只有真正做到诚信,才能赢得别人的赞赏和信任。但在一些人中,诚信精神失落,欺蒙拐骗无所不用其极,假冒伪劣充斥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因信用缺失所引发的矛盾经常发生。有学者认为,信用污染与环境污染,权力污染平起平坐,成为我国的“三大污染”之一。当今社会,人们所面临的诚信危机正日趋严重。
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更是民族、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实践表明,现代社会是诚信需求日益增长的社会。在小康社会的建设过程中,我们的改革将更加深入,开放将更加扩大,社会将更加和谐,都迫切需要在全社会营造诚信氛围,完善诚信制度。加强诚信建设已成为一项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社会需要诚信,呼唤诚信。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明礼诚信”作为我国公民具备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而大加倡导。2012年11月,十八大报告首次以12个词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就是个人层面上的要求之一。这些事实充分表明,建设诚信社会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成为党和政府的追求目标。
诚信精神铸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今天,它日渐凸显出其巨大的作用。把诚信理念内化于心、践之以行,让诚信在社会各个领域蔚然成风,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 责任编辑:王俊伟 ]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王俊伟
原稿件来源:张家界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