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两岸  >   正文

难忘的十分钟站台重逢 揭开一段两岸青年公益缘

2015年05月05日 08:03:00 来源:新华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难忘的十分钟站台重逢——一段跨越1700公里的两岸青年公益缘  

  “小小的宝鸡火车站,面对滚滚的春运人流,他们只有10分钟的重逢时间,10分钟太短了……”3日在两岸经贸文化论坛青年与基层组的讨论中,一个有关北京大学与台湾大学之间青年志工的友情故事令与会者动容。

  讲述这个故事的北京大学金融数学系女生杨懿一下子成了“红人”。她所讲述的故事是在2015年春运期间发生在陕西宝鸡火车站站台上的“温馨10分钟”。

  那一天,三个来自台大的男生与一个北大男生,利用火车短短的停靠时间在站台相聚,大陆的学生一心想把家乡最美味的擀面皮和“锅盔”送给台湾小伙伴尝一尝,相聚一刻大家在拥挤的站台上欢呼雀跃。

  据杨懿介绍,男生们因为一同参加“北大-台大-云大学生社会服务计划”在做公益时相识,彼此间有的相识还不到一个月。

  “还记得,那是今年的2月9号,得知我上个月在台湾做公益时结识的台大志工同学正在大陆,当时正是春节前夕,他们要从陕西坐火车去四川,从西安出发路过宝鸡,火车只停15分钟,我就有了一个大胆的念头,或许可以和他们见一面。”

  这个故事中的大陆“男主角”——北大法学专业的大一学生胡敏喆,在五四青年节当天向记者讲述了更多的细节。

  “我精确计算了每一分、每一秒,理论上那趟车在宝鸡站的停车时间也就15分钟,买了站台票后我必需站在队伍的最前列,火车一靠站,我就像百米冲刺一样,越过一道道‘人墙’,努力去找坐在不同车厢的他们,结果那天火车还晚点了,15分钟的预算时间,最后只剩了10分钟……”

  胡敏喆一心想见的三名台大男生,分别是正在台大读研究生的廖翊成、陈彦学,以及毕业不久的许家榕。今年1月,来自海峡两岸的青年志工们在新竹乡下相识,一起肩并肩为小学生辅导功课,后来还一起参加了海滩公益清洁环保活动。

  “那时,整个车站上的人,都看到我们在狂奔,也就只有几分钟时间,我们从不同车厢聚到一个点上,就是为了见敏喆一面、说上几句话,还抓紧时间合了一张影。除了一起做公益,我们的友谊其实已经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出生于1989年的台大毕业生许家榕回忆。

  令胡敏喆和许家榕印象深刻的是,当时陈彦学的脚正在康复中,为了这一次站台重逢,陈彦学也从火车车厢里用力移步出来,大家见面拥抱,兴奋极了。

  “台湾的志工学长们,都很严谨、细致,他们给我们这些北京来的、第一次做公益的学弟学妹们很多启发。”胡敏喆说。

  令许家榕自豪的是,这个北大、台大以及云南大学共同发起的社会服务项目,已经有近5年历史,每年寒假在台湾、暑假在云南,两岸大学生携手服务的都是贫困山区的小学生,大家觉得很有成就感。

  “我们为那个‘10分钟的站台’一起狂奔,我们都是小伙伴,不分彼此……”许家榕通过微信告诉记者。

  作为这个公益项目的北大学生召集人,杨懿在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讲述这个故事时,曾不止一次提到了“相隔1700公里”,这其实是北京到台北的飞行距离。杨懿说,其实在北大、台大、云大三地合作的青年公益项目中,还有很多感人故事,大家彼此克服空间上的距离,在合作中付出爱心,收获的不是物质,而是浓浓的友情。

  这个“站台重逢”的故事,也打动了全程旁听青年组讨论的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后来郁慕明在论坛小结中说:“听了杨懿同学的一番话,你会发现,你对两岸青年未来的很多疑问,都可以迎刃而解。”(记者许晓青 陈键兴 周文其)

相关阅读:

[ 责任编辑:张晓静 ]

原稿件标题: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张晓静

原稿件来源:新华网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