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两岸  >   正文

两岸青年交流由“个体”迈向“社团”

2013年08月04日 08:27 来源:新华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60余家两岸青年法人社团参加2013年海峡青年节,创下单次两岸青年交流活动中法人社团数量之最;220家大学生社团参加,数量创下两岸青年交流之最。这是活动承办方福州市政府副市长黄忠勇透露的。

  由国台办、全国青联、福建省政府主办,福建省台办、福建省青联、福州市政府承办的2013年海峡青年节8月2日至4日在福州举行。

  此间举行的第五届“两岸青年社团负责人圆桌会议”备受关注,会议的主题是“新形势下两岸青年社团的交流合作机制”。与会人士认为,由“个体”迈向“社团”,建立组织化的制度渠道,是两岸青年交流的主要趋势。

  “以往青年交流很多是个体交流,现在逐渐建立团体交流模式。”台湾中华青年交流协会名誉理事长张昌吉认为,在此过程中,两岸社团开始有一个共同目标,就是形成制度性的联系渠道。

  在会议期间,福建、河北等大陆省份青联与台湾部分青年社团签署了社团交流和项目的合作备忘录。

  全国青联副主席贺军科说,最早参加圆桌会议的社团负责人就五六人,去年18人,今年达到21人。“桌子越来越大,以后可能要分两圈、三圈,说明我们的社团交流越来越扩大了。”

  “每一个青年社团背后,可能都有成千上万粉丝,影响范围非常大,表达了两岸青年的价值追求。”贺军科说,社团交流是今后两岸青年交流的大势与走向。

  社团交流已经在实践中受到两岸青年的欢迎。2013年海峡青年节的重头戏“青春创想秀”暨两岸大学生社团活动策划大赛就是两岸社团共同设想开展的。

  张昌吉是本次大赛的评委,他说自己深入了解所有社团怎么磨合,“比如厦门大学西部梦想社团提出发展西部梦想,为西部孩子在教育发展上提供帮助和支持,台湾淡江大学的社团就把企业治理的概念带到里面,运用了各类资源,让西部梦想更可靠更完善。”

  专家认为,两岸通过社团合作确立了两岸青年交流的团体结构、团体合作模式,非常重要。两岸青年如何磨合,组建共同目标,有很多需要考虑之处,而经过这样的活动,让两岸青年社团把梦想汇聚在一起。

  中国国民党中常委李德维长期从事两岸青少年交流活动,他建议两岸社团可以在专业领域有更多合作与交流,甚至可以共同组建社团。“在科技、金融、创业等领域,可以先行操作。”

  全国台联副会长、全国青联副主席纪斌也认为两岸青年可以共组社团。他透露,全国台联一直支持台湾人士在大陆组成社团活动。“像北京大学的‘台湾研究会’就是以台湾大学生为主的社团,在台联的支持下开展了台胞青年夏令营、冬令营等许多活动。”

  纪斌说,在新的形势下,两岸青年交流要向更深层次发展,需要建立完善的组织机制。大陆各个省市都有许多青年社团组织,可以加强与台湾各地青年社团组织的对接。

  天津市青联副主席王晓亮将在今年9月带团到台湾考察交流,社团交流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台湾的创意产业,人才、技术都有优势,大陆资金、市场广阔,我们希望通过与台湾创意产业协会的对接,透过社团联络,搭建平台邀请台湾岛内的青年来创业。”

  中国国民党青年部副主任施明豪认为,两岸青年社团彼此交流,有利于通过社团方式,更好促进两岸青年人拉近感情,达到更深的融合。

  台湾青年创业协会总会常务副总会长许旭辉认为,社团不仅给年轻人友谊、专业训练,而且教他们如何为公共利益服务。两岸青年社团交流要把青年人的激情带动起来,搭建更多平台,持续性落实阶段性任务,带动两岸青年共同发展。

  与会人士还认为两岸社团要“向下扎根”,吸引更年轻的新生力量。“台湾很多小孩子对大陆比较陌生,通过社团互访,从陌生到了解到熟悉,才能感受到是中华民族一部分。”李德维说。(记者沈汝发 许雪毅)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国际新闻 军事新闻 科技新闻

相关阅读:

[ 责任编辑:王怡然 ]

原稿件标题: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王怡然

原稿件来源:新华网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