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1月2日电(陈璟春 董晓)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率领15家媒体高层人士组成的新闻交流代表团1日圆满结束大陆之行,返回台北。本网编辑连线新华社驻台资深记者陈斌华就此事进行了采访。
新华网:对于这次江丙坤率海基会新闻交流团来大陆参访,台湾媒体有何评价?他们最关注的话题是什么?
陈斌华:台湾媒体非常关注海基会新闻交流团此次访问大陆,认为它不只是对海协会新闻交流团简单的回访,而是推动两岸新闻交流更上层楼的前奏。两岸双方、两岸媒体就新闻交流与合作的议题深入交换意见,了解对方的考量和意愿,有助于早日将两岸新闻交流合作议题拿到两会谈判桌上。
台湾媒体最关注的话题是开放两岸媒体常驻和相互开放电视节目在对方落地,对全国政协贾庆林主席、国台办王毅主任在会见海基会新闻交流团时强调开放两岸媒体常驻的谈话内容,给予高度关注。另外,也特别注意到江丙坤争取尽快将两岸新闻交流问题列入两会协商的表态。
新华网:此次来大陆的海基会新闻交流团是近年来访层次高、代表性强、规模最大的台湾新闻界代表团,将对两岸新闻交流合作产生什么实质性的影响?下一步的两岸新闻合作可期待的亮点或焦点是什么?
陈斌华:实质性的影响主要是:1、增进两岸媒体之间的了解。相信台湾方面、台湾媒体通过这次与大陆几家大媒体的交流,可以认识到大陆的中央媒体绝不是他们传统印象中的单纯“政令宣导”的工具,我想他们看到的新华社绝对是一个很职业的世界级新闻媒体。另一方面,大陆媒体也可以了解台湾媒体的作业方式、新闻价值判断等。这样的互相了解、交流,对于两岸媒体及其主管来说很有必要。2、有助于催生两岸媒体互设常驻机构和媒体落地。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会见海基会交流团时再度强调早日实现两岸媒体互设常驻机构,这个清晰的信息我想海基会和台湾方面接收到了。江丙坤董事长表示会争取两会早日协商两岸媒体交流合作议题,甚至台湾《联合报》报道说明年上半年的第五次两会领导人会谈就会协商这个议题。因此,我认为,下一步两岸新闻交流合作最可期待的亮点就是开放两岸媒体互设常驻机构,以及实现两岸部分电视媒体在对岸落地。
新华网:江丙坤赴大陆的前一天,台当局宣布放宽大陆媒体在台驻点采访限制,这一政策的出台在大陆赴台记者中有何反响?这项政策的出台是酝酿已久还是突然宣布的?
陈斌华:这一政策在大陆驻台记者中引起较强烈的反响。因为台湾方面的三项利多,实际上取消了对大陆驻台记者多年来意见比较集中的三项限制。其中,最获大家普遍肯定的,是废除存在了近9年的“报备制度”。今后大陆驻台记者离开大台北地区再也不用费劲地报备采访安排、采访对象及其联系电话、是否同意受访,以及所乘交通工具及班次等。这项制度使得记者在离开台北的前一天必须反复确认,填写相关细节,至少要花上半天的时间。一些地方的警察也会先向我们的采访对象确认是否同意受访等,造成当事人的困扰,还曾经发生受访对象因此被“吓”得转而拒绝受访的事例。
现在新的规定更加符合新闻采访作业的规律,使记者能及时赶赴新闻现场。规定发布的第二天,中新社的两名驻点记者正好要到马祖去采访,顿时觉得轻松了许多,因为按以前规定,到金门、马祖更特殊,至少要提前3天报备,而且要得到同意的答复后,才能订票、订饭店。
但对于每家媒体记者可以达到5人和可由邀请单位代为租房这两项,大陆驻台记者在一起议论时,都觉得未必周全。因为每家新闻媒体的人力需求不同,有的觉得5人多了,有的觉得太少。租房上,大家也大多认为,租住民房可能带来安全隐患,因为台湾毕竟有些激进的人,他们可能会选择大陆驻点记者作为“闹事作秀”的对象。
据我了解,“陆委会”的三项宣示在内部酝酿已久,也曾经咨询过台湾媒体一些两岸新闻部门负责人的意见。但在宣布时机上,还是出乎台湾媒体的意料,显得有些突然。显然是要配合第二天海基会新闻交流团启程访问大陆。一方面可能是想为该团“登陆”营造良好气氛,另一方面也意图由此减缓与大陆媒体交流时面临的要求开放常驻的压力。
新闻背景:
10月28日至11月1日,台湾海基会交流团一行先后访问北京、山西。在京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以及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的有关负责人分别会见交流团一行,就促进两岸新闻交流、发展两岸关系等交换了意见。此外,交流团在北京还先后访问了新华社、人民日报社、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单位。
[ 责任编辑:阳艳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