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两岸  >   正文

两岸生命教育家沪上共话“生”与“死”

2008年04月23日 08:49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中新社上海四月二十二日电 (记者 李佳佳)“将生命教育基地放在墓园,大陆的做法值得台湾殡葬业者借鉴。”在今日上海举办的“生命的尊严——长三角地区癌症康复组织生命教育研讨会”上,应邀前来的台湾“中华生死学会”常务理事杨荆生说起了此行的最大感受。

  今日正值世界地球日,同时也是抗癌宣传周的最后一天,一批来自长三角地区癌症康复组织的特殊客人在上海市郊人文墓园福寿园内,就生命教育与临终关怀这一话题作出思考。他们还在此间发起了“蕴蓄生命的厚度,保护我们的地球”环保节地活动,为逝去的病友举行肃穆的花坛葬仪式,以“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实际行动,身体力行联手呼吁环保、节约土地。

  生命教育的概念源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其本质即是“生”与“死”的教育。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台湾地区就已制定了针对一年级学生到十八岁成人的完善的生命教育课程,而在大陆,生命教育被民众认识为时尚短,目前在该领域仍存在大量空白。

  身为台湾高级心理学咨询师的杨荆生认为,生命教育应该包含更为广泛的课题,诸如情绪管理、悲伤辅导等,她还主张在生命教育里加入心理学的悲伤抚慰,她强调“对情绪的处理非常重要,忽视对逝者家属的悲伤辅导,容易令其心理上留下阴影,缺乏生命的活力。”

  “死亡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事,越是没有勇气面对,越是逃避,就越不懂得规划自己的生活。”杨荆生在研讨中被长三角癌症康复组织病友们的事迹深深感动。对于此间在墓地内设置生命教育基地的做法,她很赞同,并表示回台后将积极地予以推广。

  而参加今日研讨的大陆业者也表示,两岸生死学家就生命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无疑是生命教育的一次智慧层面的碰撞和理论高度的升华,对于大众生命观、价值观的改变乃至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都颇具深意。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