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经济学人杂志:中国应如何保持高增长?

时间:2009-08-05 15:37   来源:中国网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2009年7月30日文章:中国如何保持高增长

  全球经济的重新平衡要求美国减少消费并增加储蓄。这意味着中国、德国、日本这三个全世界最大的保持贸易盈余的经济体需要减少储蓄,增加消费。这其中,中国受到的关注又最多。2008年中国的贸易盈余超过四千亿美元,占GDP的十分之一,这一规模明显过于庞大。中国能调整其贸易不平衡么?如果可以,中国在未来将如何取得高速增长?

  好消息是盈余的数字已经在缩小。中国经济在第二季度的强烈反弹将GDP增长推高至7.9%,完全是国内需求所致。中国的商品贸易盈余在同一季度比上年同期减少了四成,降至350亿美元。高盛的分析师认为,剔除进出口价格变动因素,盈余下降的幅度更为可观,只有去年的三分之一不到。

  大多数经济学家仍相信中国会保持大规模的贸易顺差。第二季度进口的猛增主要是商品的大量储存,并不会持续很久。麦格理证券的保罗?卡维(Paul Cavey)预测,中国的经常项目盈余今年会降至GDP的6%,到2010年则会降至4%。2007年,出口占GDP的35%,今年则会降至24.5%。

  因此,表面上看,中国目前的转变符合西方国家长期以来的希望,即将增长的引擎从出口调整为内需。由于全世界最大规模的财政刺激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的真实内需增长今年至少会达到10%。事实上,中国经济增长依赖出口的理解是颇为误导性的。其经常项目盈余在2005年之后确实增长迅猛,但此前一直较为温和。而过去十年的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平均只有十分之一。

  问题更关键是在于:消费和投资之间的内需组合不平衡,并变得更加严重。2008年,私人消费占GDP的比重从1990年的49%降至35%。形成对比的是,投资占GDP的比重从35%升至44%。今年,政府刺激方案的大部分都进入了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扩大了投资的比重。中国的资本支出可能首次超过美国,而消费支出却只有六分之一,这就是中国最主要的经济不平衡。

  投资修建铁路、公路和电网是短期内拉动需求最有效的办法,特别是像中国这样需要更好的基础设施的国家。但是,投资并不是可持续进行的,在今年的基建热潮之前,这方面的投资也很高了,许多经济学家因此担心产能过剩,以及银行坏账的风险。

  中国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速度值得赞扬。现在,中国需要集中精力进行结构调整,不只是为了保持内需强劲增长,进一步减少贸易盈余,也是为了增加消费在增长中的比重,相应减少对投资的依赖。

  在探讨中国如何做到这一点之前,有必要澄清一个误解。经常有观点认为中国保持经常项目盈余是因为消费者支出较低。事实上,中国拥有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消费者市场,在过去十年间的增速达到8%。,过去十二个月的零售额也增长了17%(可能有政府采购的因素)。尽管如此,中国的消费者支出的增长还是比整体经济缓慢。结果是,消费占GDP的比重下降,和国际标准相比显得更低:大多数其他亚洲国家为50-60%,美国为70%,而中国是35%。

  经济学家对消费比例下降的主要原因和最佳解决方案意见不一。最通行的解释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不足使得中国家庭将收入的大部分存进银行。他们为未来的医疗、教育和养老储蓄过多。康奈尔大学的经济学家艾斯瓦?普拉萨(Eswar Prasad)称,中国城市家庭的储蓄率在过去十年中从20%上升至28%。在考察过所有可能原因后,他认为,对医疗和教育负担的不确定性是最主要的原因。而欠成熟的金融系统让家庭很难获得贷款,令情况更加严重。

  北京政府正在采取措施:他们在2005年到2008年在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翻了一倍。但是总额仍只有GDP的6%,而经合组织成员国的这一数字平均为25%左右。今年,政府提高了低收入家庭养老金的覆盖范围和金额。同时,计划到2011年为总人口的90%提供基本医疗保障,但是新的支出可能只有每年GDP的0.5%不到。如果这些措施可以纾缓家庭对于未来医疗费用的担心,他们可能会减少储蓄。但要对消费者行为产生影响,仍需要数年之功。

  更重要的是,福利不足并不能完全解释消费何以在GDP中的比重下降。一是在国有企业改革之后,大多数工人差不多十年前就已经没有国家提供的医疗和教育,所以这并不能解释中国的储蓄在最近还一直上升。世界银行北京代表处经济学家高路易(Louis Kuijs)称,大量的储蓄可能要归因于收入的不平衡。富人储蓄得更多,而他们的数量也在增长。

  第二,尽管城市家庭储蓄得更多,农村家庭在过去十年中却不像以前那样节约了。结果,平均的家庭储蓄率上升地比较平稳。高路易计算得出的结论是,家庭储蓄总额从1998年占GDP的21%上升到2008的24%。家庭储蓄仅占这段时期国内储蓄总额增长的五分之一。大多数银行存款的增长来自于企业。

  这其中原因有二。第一,如果有人储蓄得太多的话,那也是企业,而不是家庭。第二,你需要从其他地方寻找中国消费比例下降的原因。过去十年中,消费占GDP比重的下降几乎是家庭储蓄上升幅度的四倍。

  消费比重下降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国民收入中(以工资和投资所得形式)流入家庭的比重下降了,而企业利润的比重则上升了。中国的增长集中于资本密集型产业,如钢铁之类的重工业,而不是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因此,利润(资本的回报)的增长超过了工资收入。

  较低的银行利率刺激了资本密集生产,国有企业可以将全部利润再投资也强化了这一点。政府也通过控制汇率和土地、能源等要素的价格来扶持制造业而不是服务业。

  仅仅号召家庭支出更多并不足以令中国的增长转向消费主导。加强福利体系很重要,但政策也应该关注,如何提高家庭收入,减少公司储蓄,高路易称。让增长变得更加依靠劳动密集产业需要进行很多艰难的改变。中国需要改革金融部门,提高国有企业的资金成本,提高私营企业,特别是服务行业,获得信贷的机会。高利率也有助于提高家庭收入。应该强制国有企业支付更多红利。这些改革比建立福利体系更难,要求政府放松对经济的控制。最后,中国还需要允许汇率上升。这将提高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抑制在制造业的过度投资,并有助于进一步减少贸易逆差。(编译:朱颖)

编辑:王晓燕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